简介: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邮电部。我是学习绘画的,希望能到画报社搞创作,报到后才明白是设计邮票,自己对邮票不了解,只知道邮票是贴信用的。走进工作室,看到几位年轻同行,一问他们都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但他们都是学图案的,再看他们办公桌上正在画比火柴盒图还小的画图,心凉一大半,心想我在学校毕业创作画的比桌面还大,如何拿这枝小画笔,不禁愁容满面。我不安心工作,但不敢找组织上谈,自己认定无力挽回命运的决定,只得祈盼日后能有转机。熟悉工作情况后,就要开始接受工作任务。邮票设计工作做的是超前事,画明年才发行的邮票,见了一份明年邮票发行选题,我选取个农业题材.因为在学校去过几次农村,画过农村题材,心想有事干心情也许会好点。
简介:本文对张会军所著《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进行细致解读,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揭示了本书对中国高等电影教育的重要意义。
简介:1991年12月25日晚上的那一幕也许还让人记忆犹新:戈尔巴乔夫神情黯然地坐在摄影机前,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的身份向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的讲话宣告了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的解体。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七十多年的镰刀和斧头国旗徐徐落下,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迅速地升了上去。十年以后,这一事件的主角戈尔巴乔夫出版了一本厚厚的回忆录《真相与自白》。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是在尽可能详细地叙述所发生的一切,希望能够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评价那些动荡岁月在全世界制造政治气候的人的用心和意图",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关注的回忆录。这是一本相当坦诚的书。与叶利钦回忆录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文字相比,戈氏的文字稍稍显得平淡而朴素,这背后也正暗合着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历史那双看不见的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选中了他们两人,既是巧合,又是必然——"戈尔巴乔夫时代"与"叶利钦时代"一样,都打上了深刻的个人的烙印,又同时构成了一枚硬币的两
简介:[摘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单一的写作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抗拒心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多辟蹊径,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比如撰写回忆录。回忆录的撰写是依附于教材相关名著和篇目的大型写作活动,它符合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笔者力求通过活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使回忆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突显应有的价值。
简介: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暴力,在根本上体现于对透明度的追寻。“文革”常常被称为“触及灵魂的革命”。究竟是否成功地触及了人们的灵魂,是另外一回事,关于这一点,下文还要言及。现在且说当时的一个著名口号,那就是“狠斗私字一闪念”。这里的关键字眼是“私”。“私”的涵盖面很广泛:从自私到个人利益,到任何私人化的东西,譬如说私人价值、私人空间、私人生活。这是一柄双刃剑,相对于它的对立价值“公”———公家、公共场合、无私、大敞四开、没有秘密的窗子———来说,永远处于一个不安的地位。对于一个以公有制为特点的政治结构来说,任何具有私性的东西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必须用公有的理想和精神,淹没个体的声音。在这样一种社会结构里,不允许隐晦,一切都必须是透明的。对透明度的追寻,其中心表现之一,是一个社会身份被严格划分界定的阶级制度。于是,有红五类,有黑五类,甚至还有黑七类。当然,不是说完全不存在社会流动性:有些年轻人,被视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对任何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这似乎是对中国中古时代的“九品中正制”的现代变形。“传统”本来是“文革”意欲消除的目标,现在却改头换面地再度出现了。但是,在传统与其现代版本之间,存在着一样至关重要的差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