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面治疗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愈合。近年来,创面微环境对愈合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在影响创面微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创面生物场和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已有一些基于创面生物场和氧等微环境因素促进创面愈合的新技术用于临床。随着对创面生物场和氧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产生一系列调控或营造包括创面生物场和氧等创面最适愈合微环境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实现创面精准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

  • 标签: 伤口愈合 微环境 生物电场
  • 简介:用TVI-10型身体成分测定议对广州市11~15岁学生273人进行了瘦体重、体脂%及生物阻抗指标的测定,并与皮褶法测量结果作比较,以探讨生物阻抗法测定身体成分的可能性。测试结果显示电阻抗法测定所得的瘦体重数值与皮褶法测得的结果相似,体脂%数值与皮褶法测得的结果虽有差异,但两者是高度相关,皮褶法测得的身体成分指标数值与生物阻抗指标数值也高度相关,提示用生物阻抗测定身体成分有其科学依据。

  • 标签: 生物电阻抗 身体成分 皮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流术后镇痛护理中,仿生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人流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NRS评分两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给予人流术后仿生物治疗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流手术 仿生物电 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水力及有机负荷能力以及优化系统菌群结构和增强功能稳定性等功能,在废水生物处理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微生物解池(microbialelectrolysiscell,MEC)处理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技术要点,以作参考。

  • 标签: 微生物电解池 废水处理 污染物降解 生物处理技术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翼状肩患者的实施不同角度俯卧撑运动对其肩周肌群表面肌电信的影响,基于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16例翼状肩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自愿参与对照分析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其均行不通角度的俯卧撑,对照肩周肌表面肌电信。结果:观察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0°,PM肌电值最高于3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0°;对照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30°,PM肌电值最高于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30°;在0-90°过程中,观察组的UT肌电值呈稳定状态,变化较小,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的UT肌电值呈降低趋势,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较为稳定。整体上观察组患者在各阶段的UT肌电值、PM肌电值、SA肌电值、SA/UT肌电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翼状肩的康复锻炼中,实施0°的俯卧撑仍然是目前最佳方案,另外提升角度会造成患者的前锯肌与胸大肌发力失衡,而保持0°则可以充分发挥前锯肌的运动,继而保证治疗效果。【关键词】翼状肩;前锯肌;胸大肌;机电信;上斜方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改善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生物刺激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E功能区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功能评定,应用日常生活评分(ADL),同时应用肌电图对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刺激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生物电刺激 肌电图 痉挛型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抗无创心排量监测(non-invasivecardiacoutputmeasurement,NICOM)在儿童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ICOM技术无创监测28例脓毒性休克儿童和28例PICU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患儿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TPR),并监测休克患儿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心输出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儿CO及SV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均<0.05),脓毒性休克患儿经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6小时后,CO及SV较液体复苏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运用NICOM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心排血量变化,可早期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生物电抗 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刺激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符合慢性盆腔疼痛表现、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妇科门诊患者共60例,用仿生物刺激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愈率75%,有效率98.3%。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仿生物刺激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是一种操作简便,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疼痛 仿生物电刺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为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选取了某医院86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采用生物反馈刺激作为实验组的治疗策略,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生物反馈刺激在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心理压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预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和方向,促进盆底康复科学的发展。

  • 标签: 生物电反馈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松江区是以生物技术和电子行业为主的地区。但从具体地来说,因为以组装产品为主所以属于劳动密集型,对于人员的技术、文化程度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也造成人员流动非常大。

  • 标签: 松江区 生物电子行业 中国 上海 劳动力市场 就业需求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生物刺激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PD)大鼠P物质(SubstanceP,SP)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非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3组。实验组给予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每天一次,连续10d,第1天0.8mg·只-1,第2-9天0.4mg·只-1,第10天0.8mg·只-1;第11天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生物刺激干预,并在1h、3h和7h后采用扭体评分进行运动评价。模型对照组只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非模型对照组不注射已烯雌酚与缩宫素,不进行神经生物刺激干预,其余操作不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SP的定位及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探究SP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在脊髓后角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扭体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增加幅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SP主要分布于脊髓后角Ⅱ板层,所有时间点实验组SP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在3h表达差异最大(P<0.05)。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显示SP和BDNF在脊髓后角共表达。结论:神经生物刺激能抑制SP的表达,影响原发性痛经,其机制可能与SP、BDNF共同作用有关。更多还原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神经生物电刺激 P物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生物刺激技术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7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观察与处理,观察组采用仿生物刺激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记录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3.713,P<0.05),且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7.1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刺激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而且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尿潴留 仿生物电刺激技术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人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的情况,比较不同诊断标准下乳腺癌患者的肥胖发生率,了解体质量指数(BMI)与各人体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调查乳腺癌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及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1 187例,在术前利用生物阻抗技术分析患者的人体成分。结果乳腺癌患者各人体成分指标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767~32.627,P<0.01),不同年龄组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不同(χ2值为20.819,P<0.01);不同诊断方法的肥胖检出率不相同,应用体脂百分比(PBF)诊断的肥胖率最高,334例占28.14%的乳腺癌患者出现BMI正常或过低但PBF超标的"隐形肥胖";BMI与各人体成分指标均呈正相关(r值为0.137~0.954,P<0.01),与PBF和骨骼肌含量均呈中等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761、0.534,P值均<0.01);肌肉减少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8例占8.26%,BMI诊断正常仍有64例占8.78%的患者发生了肌肉减少症,PBF超标和内脏脂肪面积(VFA)超标的患者中分别有47例占6.70%和15例占5.98%出现了肌肉减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中PBF肥胖的发生比例较高,部分患者出现肌肉减少症,不利于预后,应当加强对其脂肪和肌肉含量的监测并及早干预;生物阻抗技术能准确评估患者的人体成分,能发现传统的BMI无法诊断的"隐形肥胖"和肌肉减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分析 肥胖 肌肉减少症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部分地区无法实现GPRS全覆盖,导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出现信号盲区,对数据相关传输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章对用电信息采集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了消除用电信息采集信号盲区的方法。

  • 标签: 用电信息采集 信号盲区 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现场用电数据采集成为智能化用电管理基础,用电信息采集至关重要。现场采集设备通过SIM卡在移动公网环境下拨号连接公网,上传计量设备的用电数据,获取远程主站的命令对计量设备进行控制和信息查询,顺利开展计量设备异常排查、线损管理、公变台区管理、自动核抄、有序用电等工作。

  • 标签: 用电信息 采集 信号 检测
  • 简介: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是对生物体中包含生命现象、状态、性质、变量和成份等信息的信号进行检测和量化的技术,AEV方法常用来检测那些微弱的生物医学信号,是消除生物医学信号中噪声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信号研究 生物医学信号 研究概况
  • 简介:摘要笔者结合2013年生物高考大纲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要求,如何让中学生理解人体神经纤维的传导过程,帮助学生突破对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的理解。

  • 标签: 极化 去极化 复极化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予仿生物疗法促进子宫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展览路医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31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56例,术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仿生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痛疼、出血量、持续时间、超声监测术后2周组织物残留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出血量、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残留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疗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镇痛及子宫内膜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仿生物电疗法 子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