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传媒软实力是传媒企业的公信力、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传媒品牌影响的传播力、传媒企业文化的建设力等。文章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分析了打造传媒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 标签: 软实力 传媒 重庆日报
  • 简介:根据对南京市某街道社区公众家庭暴力干预态度实证调查发现,有32.4%的人认为丈夫殴打妻子不是违法行为,对家庭暴力现象的违法性认识不足;50.2%的人认识到家庭暴力主因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机制;45.9%的人认为反家暴法实施后基层反家暴效果显著。基层社会治理家庭暴力现代化内在逻辑在于社会公众关系由"传统私人关系"向"现代陌生人关系"架构转化,基层社会公众协同治理关注家庭暴力法治化要求提高,社会公众主动积极学习健康家庭关系建设技能倾向突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家庭暴力的共建共享体系、以法治为保障规范治理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治理路径为其实现路径。

  • 标签: 家庭暴力 反家暴法 社会治理
  • 简介:以贵州发生的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为分析样本。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的犯罪人多为年轻成年男性,以低学历的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犯罪多由琐事口角纠纷引发,酒后犯罪多,被害人存在过错的特征明显。犯罪多发生在夜晚的街头,且暴力程度深,后果严重。特定情境诱因的影响和情境氛围对犯罪人的刺激,无聊症候群导致犯罪人生命存在感缺失的内心体验,以及暴力亚文化的侵染等是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生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暴力犯罪 团伙犯罪 情境诱因 暴力亚文化 无聊症候群
  • 简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社会各界掀起了对该法的讨论。但是法律的手段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尝试开发暴力中受害者的力量。秦娅的案例表明,女性无意识中会对家庭暴力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从反面证明,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者的力量如果开发顺利,家庭暴力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 标签: 心理学 家庭暴力 受害 女性力量 反家庭暴力法
  • 简介:本文针对查缉警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语言指令控制犯罪嫌疑人的三种方法:平和应对法、发令控制法、震慑压制法.指出了警察语言指令运用的合理性,以及对于有效控制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警察 临战语言指令 作用 运用“三法”
  • 简介: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涉枪暴力犯罪的心理"痕迹"是持枪人的"适格性"与"不作为"相分离的一种体现,它包括"公务特权和优势需要"、"拒绝自陷入罪的特权"、"职务上的特权"和以"合法"手段获得逃逸的"保证"等四种情况.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权利体现的是对合法持枪人员人身安全的保障及其对相关社会利益与特定社会关系的保护与维护,不是特殊权力的产物.未来制定的相关法规中应确立预防国家公务人员持枪涉枪暴力犯罪的法律适用规则.

  • 标签: 国家公务人员 持枪涉枪暴力犯罪 心理痕迹 对策
  • 简介: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遭遇暴力袭击事件的发生,不仅关系到公安民警自身的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职责的正确履行,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公安民警的家庭幸福.它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遭遇暴力袭击的事件,对于提出防范措施,规范民警的执法执勤行为,构建民警执法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公安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公安民警 执法 遭遇袭击
  • 简介:警察权威包含内在面向和外在面向。内在面向要求认同基础上的服从;外在面向强调警察作为武装性质的执法力量强制手段的运用是警察权威的特色。轻微暴力妨碍警察执法情。境的应对和处置是影响警察权威的关键环节,应从警察和被执法主体双向主体视角,从合法性、有效性两个维度,分析警察个体现场执法和警察组织作用发挥中的警察权威增进策略。

  • 标签: 警察权威 警察执法 轻微暴力 妨碍执法
  • 简介:城市化过程中,因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人及城市失业人员为谋生计,城区及近郊经济发展格局多元化,使城市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巨大。城管行政执法面临着现行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与多元化、多层次社会生活的矛盾,加之城市行政管理主体分散在各个部门,部门之间还存在相对的独立执法权,政府诸多执法部门依然各据一方,相互交叉执法,协调配合难度大。

  • 标签: 城管行政执法 执法过程 暴力抗法 利益表达 非制度化 城市化过程
  • 简介:近几年来,家庭暴力犯罪日趋增多。笔者对成都市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发生的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为这一时期全部杀人案件的33.8%。在这100起案件中,杀死的有33名,重伤的有34名。它严重地危害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一、家庭暴力犯罪的特点(一)性别年龄特征。在这100起家庭暴力案件中,杀人主体男性的77名,女性23名。这100起家庭暴力案件的杀人主体的年龄最小的仅15岁,年龄最大的是73岁。其中,15岁至30岁的80名,31岁至50岁的16名,51岁以上的有4名,高峰年龄段为

  • 标签: 家庭暴力犯罪 犯罪案件 暴力案件 家庭道德观念 杀人案件 犯罪主体
  • 简介:青少年与传媒环境一项国际性的比较研究英国大众传媒研究小组■迪衡/译研究背景1958年,正当新的电视媒体刚刚进入许多家庭的时候,伦敦经济学院希尔德·希梅尔韦特教授对电视与儿童这一课题进行了创新的研究。这一研究计划具有开发性质,不仅因为它对业已深入儿童生...

  • 标签: 大众传媒 国际性 研究方案 新传媒 儿童生活 多媒体文化
  • 简介:在制止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常见暴力犯罪行为中,民警不会使用盾牌防护保护自身安全、不会将防暴盾牌与相关警械、装备配合使用控制嫌疑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进一步探讨盾牌防护在制止暴力犯罪行为中的技战术运用,提高民警实战能力。

  • 标签: 盾牌 防护 制止 技战术
  • 简介:恐怖犯罪的发生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际形势、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因素有关.反恐怖策略固然需要重视对暴力恐怖犯罪的打击,但更要重视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降低既定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从一般预防的层面减少恐怖犯罪发生的机率.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社会心理氛围的调控要注意反恐宣传、社会控制与心理引导等问题.

  • 标签: 暴力恐怖 社会心理氛围 调控
  • 简介:近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公安机关注重家暴案件的处理流程及结果并未能有效控制家暴案件的发生。家暴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关注受害人感受、教育与惩戒并行的原则。公安机关要以三级预防为基础,建立从个人到社区、从立法到执法、从群众到政府的家庭暴力防控系统,并构建以受害人权益为导向的家暴案件处理程序。

  • 标签: 家庭暴力 公安机关 三级预防 被害预防 受害人需求
  • 简介:近日,石家庄长安区政协与“建北街道政协委员之家”联合举办了委员法制讲堂——反家庭暴力法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以普法宣传的形式学习宣传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受到了广大社区干部、居民的称赞。

  • 标签: 反家庭暴力法 政协委员 专题讲座 长安区 石家庄 普法宣传
  • 简介:整合力量,推进反家暴的研究与行动是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①的重要工作.2001年11月9-10日,该项目在北京召开"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研讨会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纪念会".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项目参加人员、反对家庭暴力京内外网络组织成员、家庭暴力受害者等约150人,围绕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工作经验、反家暴项目调查与干预、反家暴理论研究、中国反家暴实践和理论等4个专题进行研讨,反映了近年来在反家暴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 标签: 项目 北京 中国 推进 整合力 自治区
  • 简介:由于'刀斧砍杀'类暴力案件的突发性,使得绝大多数民众无法在第一时间逃离现场,不得不面对穷凶极恶的持械歹徒。通常情况下,在专门处突的防暴特警到达之前,一线巡逻民警以及周边派出所民警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由于到场警员的数量以及携带装备的不足未必能够对现场实施有效控制、规避民警自身及周边群众受到伤害的情况。因此,反暴恐工作不能简单依靠公安机关的事后处置,应做好事前预防,培育民众的反恐防暴理念及现场自我防卫与应对能力,构建全民共同反暴恐的治安模式,形成统一应对战线。

  • 标签: 暴力犯罪 刀斧砍杀 现场民众 自我防护 策略
  • 简介:持续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会导致婚龄阶段性别失衡,然而女性数量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女性必然会获得更高的婚姻和家庭地位。文章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婚龄期性别比偏高地区的妇女将更有可能遭遇家庭暴力的伤害,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失衡加剧女性遭受不同类型的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风险。文章对性别失衡对家庭暴力影响的作用机制作出进一步探究,发现性别失衡会导致婚姻匹配失衡,以夫妻间阶层差、年龄差为主要体现形式的异质婚姻可能是加剧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对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缓解性别比失衡对降低女性遭遇家庭暴力风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性别失衡 婚姻匹配 家庭暴力 婚姻市场
  • 简介:利器砍杀式极端暴力和恐怖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应对此类犯罪,应突出民众主体原则、教育原则和专群防范相结合原则,以提高民众自我防范能力为目的,做好前期防范性准备,同时以减小民众遇袭风险为目的,重视警惕性防范建设,特别是要以减小民众伤亡为目的,强化民众的应急性防卫能力。

  • 标签: 利器砍杀 暴力和恐怖犯罪 民众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