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长震最早入传康熙《瑞金县志》,其形象是一位因忠于明朝而遭到杀害的"义烈"之士。但到了乾隆《瑞金县志》,谢氏的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被改写成因忠于清朝而遭到杀害的"忠烈"之士。史实表明,谢氏死于一场夹杂着租佃权益争夺与族群矛盾冲突而无所谓公平正义的地方动乱。谢氏之死,既谈不上对明朝的忠,也谈不上对清朝的忠。谢氏入传县志及其形象的建构与变化,是经由其直系裔孙直接操控的结果。他们在县志持续编纂的过程中,不断根据主流政治伦理和现实情怀来定位和重新定位其先祖与明清皇朝之间的关系,映射出兼有"国家史官"与"家族精英"双重身份的县志编纂者,攀附正统皇权以抬升宗族地位的历史意识。
简介:与史学家修撰的方志不同,理学家修撰的方志往往具有理学色彩,成为载道之具。民国年间,关学传人牛兆濂、张元勋、李铭诚修纂(民国)《续修蓝田县志》对旧有的类传体例进行了理学化解读,同时创造新的体例来适应理学的表达。理学家的修志活动使得作为史料的方志兼具了理学价值。
简介:根据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戴遂良(LéonWieger)系列汉语教材和民国《献县志》对当时献县方言的描述,并对比当代献县方言,可以总结出河北献县方言一百二十多年来的语音变化。声母的主要变化是尖团合流的完成。韵母的主要变化是:(1)韵母[ue](中古曾合一入声)消失;(2)韵母[](中古假开三章组)变为[],前后音的音长比例由“短长型”变为“长短型”;(3)中古止开三日母字“儿二”等字音值由以辅音为主的[]变为元音为主的[];(4)韵母[o]在唇音条件下变为[]。儿化韵和声调格局与当代献县方言相同。韵母在音色上的变化源于北京话的影响,而音长类型上的变化仍维持献县方言自身的格局。语音层次方面,清末献县方言的中古宕江曾梗通摄入声字韵母文白层与当代一致,但白读层势力较强,文读层辖字很少。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声调散入四声,但派入阴平和上声的较多,其中派入阴平的为本源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