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土壤学实验作为农林高校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一门实验课程,具有应用性强、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土壤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或增加实验项目类型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开放性实验室数量和开放时间、细化实验分组、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和弱化终结性考核等来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土壤学实验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实验技能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对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简介:土壤温度在草地生态系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导致草地植被低矮稀疏化,从而引起土壤温度的变化。利用枯落物和立枯物模拟植被的低矮稀疏化过程,并测定不同土层中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植物生长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枯落物和立枯物处理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小;随着枯落物量减少和立枯物高度、密度的降低,各土层温度都显著增加;枯落物量每减少100g·m-2,0-25cm土层的温度升高0.28℃;当立枯物密度最大时,立枯物高度每降低10cm,0-25cm土层的温度升高0.81℃;不同立枯物处理下,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动态呈双峰型,5cm土层温度比15cm土层温度对植被低矮稀疏响应更敏感。
简介:外来种入侵机制之一就是其对环境的广泛适应性.通过研究白灰毛豆种子在不同pH缓冲液的萌发以及一年生植株在不同pH土壤生长的生理指标变化,确定其生态幅,为扩展区域预测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试验以不同pH值(pH=6,7,8)的磷酸缓冲液和蒸馏水浇灌,研究白灰毛豆种子萌发情况.以其一年生植株为试材,以实验室调配的pH分别为3.5(L),7.49(M1),7.9(M2)三种土壤做栽培基质,并以pH为5.25的红壤作对照,测定移栽后植株生长中形态和叶绿素、Pro、MDA含量和POD活性变化,研究其对pH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种子在不同基质中均都能萌发,萌发率分别为4.85%,3.64%,6.06%,约为对照的1/2-3/5.L较M1、M2对一年生植株生长表现出了更强的胁迫效应,但90天后,各处理植株均恢复了正常的生长,且L植株生长好于M1、M2.各处理植株Pro、MDA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其对环境的逐步适应.在酸性至碱性土壤上种子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表现出的生理上适应性,使其扩展适应范围较大.
简介:为了探究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树龄果园中的分布特征,在渭北旱原王东沟试区。选取树龄为1、5、10、15、20a果园及农田为研究样地,分层采集0-10cm、10-20cm土壤样品,采用F10wSvs仪器测定,分析得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苹果种植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之降低,全磷含量随之增加。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根据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变化特征,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及时定量调控土壤养分,进而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