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的祖父王茂源是绍剧的著名小丑,因谢世甚早,业已消声匿迹,后人知者不多。不料在一九八七年上海艺术研究所为撰写"王茂源条目"(将编入《中国戏曲志》(上海卷)),来信向我索要祖父生前的艺术资料、照片等。遗憾的是在"文革"时期被抄了家,许多艺术资料作为封、资、修"毒草"已被一把火化为灰烬,而今荡然无存。感谢上海艺术研究所,寄给我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越剧日报》。祖父逝世的消息在一九四二年登载,兹将《王茂源逝世》一文节录如下:"一代艺人身后萧条,王茂源的小丑,在乱弹班中是可以数数的了。他是浙、沪闻名,享誉三十余年了,就是在天香大戏院演唱的时候,他的年事虽高,已近花甲,但是他的一副嗓子,始终不变,与昔无二。不过在台上有点龙钟之态,与后辈小丑较之,还是他的戏有味。总言之,他是不贪懒,不马虎。这就是他能享誉三十余年的原因。自天香戏院辍演后,留居沪上,兹得噩耗传
简介:前几年,“三行情书”作为诗歌领域的一股“新鲜血液”在我国网络上掀起“千层浪”。殊不知,这种新型现代诗歌源于一衣带水的日本。由于创作年龄层的跨幅较大,三行情书的创作水平亦是参差不齐,但其中也不乏好多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笔者对近年来在中日网络上形成热潮的“三行情书”进行甄别,筛选出堪称“三行情诗”的优秀作品。之后对其进行对比研究,试探讨两国“三行情书”创作的不同之处。最后,笔者以翻译美学原理中的“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飞白先生提出的“风格译”译诗方法论,对甄别出来的“三行情诗”进行翻译初探。虽然目前国内对于这一新型诗歌样式的研究尚少,但作为现代诗歌领域的一股“新鲜血液”,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将优秀作品进行译介。这样,方能使现代诗歌这条大河不致枯竭,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