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顾炎武的《日知录》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体学术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书籍。本文以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整理出版的《日知录集》点校本中《姓》、《氏族》二篇为例,就其标点、刊印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 标签: 标点本 点校本 《日知录》 日知录集释 校点本 《水经注》
  • 简介: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会付出时间和努力加以培育,方可使其逐渐臻于完善。但不管是各省的国会请愿运动还是作为预备国会资政院的开国会议案讨论,都在先进国家成功的示范和本国危亡的压力下获得空前的社会认同,将上自清廷权贵下至各省士民卷入其中,并使带有激进色彩的“开”论思潮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回顾资政院开国会案讨论过程乃至整个国会请愿运动,除了让人振奋于中国民众空前的权利诉求之外,也不难发现运动中激进思潮的愈演愈烈,进而表现出人们对国会制度的多重误读,并由此产生诸多负面的效果。

  • 标签: 激进思潮 资政院 速开国会运动 速开国会案
  • 简介:《天盛改旧定新律令》,简称《天盛律令》,是我国中古时期由党项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夏王朝(自称“白高大夏国”或“大白高国”,藏语称“木雅”)所颁行的一部重要法典。它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内容系统丰富而完善,篇目设置合理独特而先进,既博采中原唐宋律统之优长,又秉承自身刑罚习风之质朴,更结合立国西陲之现实需求,融三大因素于一炉而冶之,在立法思想和立法技术上已达到很高水平,为我们研究西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族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可信度极高的第一手史料,理应引起学界的重视和深人研究。

  • 标签: 《天盛律令》 西夏王朝 少数民族文字 法律 西北地区 中古时期
  • 简介:《饮膳正要》是十四世纪三十年代由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一部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专门著作。该书不仅集中反映了元朝宫廷饮食结构的变迁,还涉及到植物学、动物学、营养学、食品加工学等其他门类,资料极为丰富,对于研究元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民族与区域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是笔者所承担的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子课题——《(饮膳正要)研究》校注内容的一部分文字,现将其刊布,旨在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

  • 标签: 《饮膳正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985工程” 校释 条目
  • 简介:潮州竹木门出土的六通水运禁示碑刻的出土,为我们生动展现了清代中后期韩江码头贸易图景。本文对这些碑刻进行解读,旨在探讨清代韩江流域物产的流通与码头纠纷,并就客潮商户为维护其在潮经营利益的努力,剖析汀、潮两地族群互动关系。

  • 标签: 碑刻 清代 韩江水运史 客潮商户
  • 简介:楚国的强盛与繁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研究不仅应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文化现象,此前楚的相关历史亦不容忽视。楚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此兴盛,而楚文化的兴起发展在古籍文献中仅见支言片语,其中深层次的背景不能不让人萦思。商代时,武丁的统治已达荆楚,《诗·商颂·殷武》载,'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史记·楚世家》对楚先民的记载:商汤灭夏,楚之先祖陆终生六子,一支彭祖氏为殷之侯伯,一支则为楚之先民——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①。其后则语不能详。穴熊之世离《殷武》所载'奋伐荆楚'要古远,'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之荆楚定为穴熊之后世子孙。

  • 标签: 兼释 国初 太保玉戈
  • 简介:<正>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破折号在标点符号中所表示的,是下文对上文作注释性的说明。在现代文写作中,人们偶尔使用破折号;在标点古籍时,人们很少用破折号,然而,有时却也有非用不可的情况。例如,清末名臣郭嵩焘于光绪十六年(1890)为他所著的《礼记质疑》一书所作的《自序》,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咸丰壬子,避乱山中,有终焉之志。读船山《礼记章句》,寻其意恉,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之旧,所得经义为多,鄙心窃独好之。这样标点以上这段文章,断句肯定是没有错的,然而,所谓“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之旧,所得经义为多”等语,作者到底是说自己呢?还是说

  • 标签: 破折号 标点古籍 释语 承前 释例 章句
  • 简介:清朝政府将其在蒙古地区推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曾经转移施行于其他民族,以满足其对这些民族地区管理的需要。本文汉译的两份满文题本反映出,清政府不仅在哈密、吐鲁番推行了扎萨克制度,而且施行过蒙古法律,在派驻理藩院理事司员于哈密、吐鲁番期间,曾经依据蒙古律审理回人(维吾尔人)刑事案件。

  • 标签: 刑事案件 吐鲁番 哈密 文题 审理 清代
  • 简介:新近发现的两件宣德六年(1431)和正统十四年(1449)的法旨,由北京大隆善寺发往岷州大崇教寺,是目前最早的关于班丹扎的藏文资料,在明朝驻京藏僧的资料中极为罕见。第一件涉及大崇教寺法脉传承,第二件事关寺院财产分配。这两件法旨对研究班丹扎、大崇教寺乃至明代藏传佛教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译了法旨内容,并结合法旨内容初步考述了大崇教寺的创建时间和法脉传承。

  • 标签: 法旨 大崇教寺 班丹扎释 汉藏交流
  • 简介:李善注号称精审,其注释虽然多引前人典故解释正文,但也出现“引后明前”的现象,还没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实则李善注引后明前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史实、地理及注文中,二是“义出于此”类。其中“义出于此”类涉及到事、义是否兼的问题。从“义出于此”类的原因和事、义是否兼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来看,李善注虽不乏“事、义兼”之处,但李善的自觉追求还是偏向于征引式的注释训诂,而非自由释义。李善的这种选择跟其注释对象的特点一致。

  • 标签: 文选李善注 引后明前 义出于此 事义兼释
  • 简介:1989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1991年,该书修订出版。两版印行计15000册。在较为边缘化的石刻艺术研究的著书中,这个印数算是拉风的了。这是第一本研究四川安岳石刻艺术的专著,故被出版社认定“填补了一个空白”。鉴于该著与其研究的客体安岳石刻艺术属于“初公开”,石刻艺术界不乏普遍关注。

  • 标签: 敦煌壁画 张大千 石刻艺术 诠释 临摹 出版社
  • 简介:<正>一如果说从孔子到墨子,展示了先秦矛盾观的向上发展,至儒家思孟学派,则又显示了它的倒退。此派的著作,郭沫若同志已有考定,其中要以《中庸》《孟子》二书所说“一”“二”字,富于哲学意义。先看《中庸》:(一)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二)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三)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四)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五)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

  • 标签: 孟子 墨子 孔子 思孟学派 清儒 九经
  • 简介:清华简《系年》第九章有一段文字,原整理者释文如下:壤(襄)而(夫)人骚(闻)之,乃倍(抱)需(灵)公以虐(号)于廷,曰:“死人可(何)辠(罪)?生人可(何)辠(古)(辜)?豫(舍)亓(其)君之子弗立,而邵(召)人于外,而安(焉)牺(将)寅(寘)此子也?”

  • 标签: 今本《老子》 万物 第九章
  • 简介:膝子京,名宗谅,子京为其字,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春,膝子京遭人诬告贬职岳州(巴陵郡)知军州事,翌年(1045年)重修岳阳楼,从此与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结下不解之缘.

  • 标签: 《岳阳楼记》 滕子京 中国 宋朝 生平事迹
  • 简介:买卖中间商“牙人”、“牙行”的历史演变─-兼新发现的《嘉靖牙帖》杨其民牙人,是旧时代的买卖中间人,又称经纪人。牙行是牙人的经纪场所,牙行必须领到官颁的牙帖,才能合法经纪。随着封建体制的解体,多年前牙行已被淘汰。但不少商品交易,必须通过中介组织,为买...

  • 标签: 牙行 历史演变 牙帖 中间商 经纪人 新发现
  • 简介:旧历年年底,这是每个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良好时机。但是,当我们泡好一杯香茶、备好纸笔,准备认真翻一翻陈年老账的时候,一种惶惑之感不禁油然而生———是的,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在1999年到底干了些什么!这种遗忘,是我们的生活过于平庸的明证,也是时尚化的世界越来越感性、越来越缺乏内涵的必然结果。记得90年代初,王朔有一本小说叫《过罢瘾就死》。由此推想,“过罢瘾就忘”大概正是人们对文化快餐的普遍态度。大象噜嗡:生态文化勃兴的缩影1999年初,河南人遭遇的第一场温情和郑州动物园里的大象有关。一只名叫噜嗡的大象在和风湿病抗争了一个月之后告别尘世,终年25岁。河南媒体对噜嗡异乎寻常的关注及市民对这只巨型动物的关心,至今让人难以忘怀。这种关注和关心其实是生态文化在我国勃兴的一个最生动的缩影。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青海藏羚羊的命运为什么在1999年引起人们广泛的忧虑,索南达杰、扎巴多杰这两位为羚羊而死的藏族干部,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北京这个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今天有自然之友、绿家园、地球村等形形色色的民间环保组织。对于动物,他们共同的主张就是要求人放弃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动物看作朋友,看作与人平等的生命...

  • 标签: 文化时尚 《快乐大本营》 《实话实说》 娱乐频道 《还珠格格》 生态文化
  • 简介:<正>《吕氏春秋·慎势》有这样一段话:"汤其无郼,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汤武之贤而犹藉乎势,又况不及汤武者乎?"东汉学者高诱注解云:"郼、岐,汤、武之本国。假令无之,贤虽十倍,不能以成功业。"①现在通行的几种注释,有的沿用高注,有的则另求新解。前者如《吕氏春秋集》、《吕氏春秋校》、《吕氏春秋选注》、《吕氏春秋全译》等,都对高诱注无异议②,《汉语大词典》编者也在"十全"条下收录了这一条注文;后者如王利器先生说:"《周礼·天

  • 标签: 吕氏春秋 高诱注 战国文字 汉语大词典 校读 校释
  • 简介:辜鸿铭的英语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和他用英语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对孙中山晚年褒扬和提倡儒家思想及传统心性文明,给予了重要启示,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当然,孙中山对于辜鸿铭的相关论述,除接续的一面外,更有超越的一面。研究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将有助于深化对人的本质和中外文明发展前景与途径的认识。

  • 标签: 孙中山 辜鸿铭 中国心性文明 接续与超越
  • 简介:刘勰在《文心雕龙·辩骚》篇里评价楚辞为"雅颂之博徒",博徒只能解释为赌徒,但六朝时赌博成为士族任诞风气的一种标识,而任诞作为魏晋以来个体自觉的最极端形态,社会评价总体上趋于肯定,故"雅颂之博徒"虽然是以雅颂为标尺对楚辞的贬低,但贬低的程度是很轻微的。任诞意味着个体的过度自觉,突破了名教之约束,刘勰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博徒一词,其真正指向的是滥觞于楚辞而大行于六朝的任诞风气在文学领域所造成的无序状态。为此刘勰在文之枢纽的前四篇中重建了一个道、圣、文三位一体的以经典传统面目出现的新的文学秩序,但由于六朝圣人观念的影响这一秩序并不能真正落实于具体的文学创作,于是有《辩骚》之作。指出六朝文弊的根源在于个体自觉的过度,同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不在于取消个体自觉,而是使个体自觉接受一般秩序的规整,便是《辩骚》篇的枢纽意义所在。

  • 标签: 博徒 任诞 个体自觉 文之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