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治疗床值摆位技术应用在胸腹部肿瘤IMRT当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调查的患者均为我院所收治的胸腹部肿瘤患者,调查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4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对于所有患者首次治疗之前进行CBCT扫描,同时和计划系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在获取首次摆位以后,获取百威误差纠正后的X、Y、Z三个象限的误差值,其数值为旋转容积的强调照射的精准值。在所有患者进行10次治疗以后,再一次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同时定位CT图像匹配,对于患者第10次在摆位误差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所选择的35例患者从X、Y、Z三个象限在角度进行分析,平均误差分别为(2.35±1.28)mm、(3.05±1.45)mm、(2.46±0.98)mm。结论通过对于固定床值摆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X象限和Z象限的误差值,而且对于治疗床值进行摆放的时候可以以此作为参考,能够对于摆位的过程进行简化,缩短了摆位的时间,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在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喀什地区结核病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119例作为试验组,非结核病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法、痰涂片法、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在本实验中,对200份标本进行检测,其中,荧光定量PCR法>培养法>涂片法,差异显著(P<0.05)。在灵敏度检测中,荧光定量PCR法显阳性高于培养法和涂片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表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64例下颌阻生齿拔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将实施传统拔牙法拔除患者当做参照组,将采取无痛微创仪器来拔除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下颌阻生齿拔除术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患者断根率6.25%、敲击增隙率9.37%、牙窝不完整率15.62%、术中畏惧率12.5%、手术拔牙时间(15.24±2.31)min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断根率37.5%、敲击增隙率46.87%、牙窝不完整率53.12%、术中畏惧率50.00%、手术拔牙时间(35.24±2.54)min,P<0.05且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将微创技术应用于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效果比较显著,可显著改善术后各项指标,提升手术操作成功率,值得广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40例,这40例患者均采用病理诊断确诊,同时利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评定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价值。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消化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准确率为97.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切口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疗效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间5086例宫颈细胞学标本,采用自然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和TBS报告系统诊断,对细胞学诊断阳性的标本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的诊断均双盲进行。结果5086例宫颈细胞学筛查出鳞状细胞癌(SCC)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2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5例,意义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ASC-US)198例,非典型腺细胞(AGC)3例,腺癌(ACC)2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SCC100.00%(7/7),HSIL91.67%(22/24)和LSIL90.48%(38/42),ACC2例100.00%(2/2)。结论沉降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对宫颈病变检出阳性率高,高度病变与组织活检符合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技术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脑部微结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按照患者昏迷时间再分为>30d组和<30d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接收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应用磁共振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干组织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磁共振波普检测值(MRS)以及>30d组和<30d组MRS值。结果研究组M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昏迷时间>30d组MRS值低于<30d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过程当中应用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有效地分析研究患者脑部微结构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颅内出血患者接受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血肿清除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诊疗的120例颅内出血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处理,Ⅱ组使用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清除血肿,观察评估两组的手术疗效及不同手术阶段的GCS评分、血肿残余量。结果与Ⅰ组疗效相比,Ⅱ组在手术总有效率上的提升并不明显,两组分别为90.0%和9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GCS评分、血肿残余量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组在GCS评分上明显提高,在血肿残余量上明显减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出血患者施以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治疗,手术疗效确切,术后较少血肿残余,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小儿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患儿X线检查,研究组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及间接征象(支气管阻塞、肺气肿、纵膈位置改变、肺炎、肺不张等)。结果研究组异物检出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异物征象支气管阻塞、肺气肿、纵膈位置改变、肺炎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不张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对于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9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常规的体位固定技术,对研究组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热塑体膜的体位固定技术,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胸腹部肿瘤患者的左右摆位的误差、前后摆位的误差、头脚摆位的误差分别为(2.29±1.27)mm、(2.30±1.68)mm、(2.02±0.81)m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实施热塑体膜的体位固定技术要比常规的体位固定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血流显像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2016年例行PICC置管(盲穿法)的4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17年—2018年的35例在超声血流显像技术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导管位置准确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出血量,静脉炎发生率,心率波动水平,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血流显像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新生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并缩短PICC置管时间,安全性高,适用性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价值。方法将本院骨科接收的54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前者使用骨科感染常规治疗,后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天数为(15.27±3.8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03±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平均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