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在冬季与夏季的差异情况,指导临床医生于不同季节给予孕妇有针对性补充维生素D。方法取自我所2012年12月到2013年2月(冬季)和2013年6月到2013年8月(夏季)围保建卡的妊娠15-20周孕妇,其中冬季孕妇176例,夏季孕妇176例。采用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比分析夏季以及冬季25(OH)D水平以及维生素D不同水平情况。结果冬季组孕妇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夏季组,且冬季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夏季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孕妇在妊娠中期维生素D水平偏低,且冬季维生素水平缺乏情况比夏季严重,并指导孕妇在冬季可到户外进行活动,并结合实施必要的维生素D的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二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6例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对照组为50例本院健康体检人群。所有对象均行CT扫描和D-二聚体浓度定量检测。以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计算AUC面积,并据此评价D-二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准确性和阴阳性预测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栓塞组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7ug/ml作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临界值,此时的AUC面积为0.882。结论D-二聚体检测诊断肺动脉栓塞理想临界值为0.57ug/ml;以此为临界值诊断肺栓塞时的准确性达到88.2%。因此我们认为,D-二聚体检测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较理想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共收治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AO分型为B、C型),术前均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损伤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手术演练,选择好合适的钛板、置钉位置及螺钉长度。手术按术前模型操作及术中透视确定骨折复位效果及内固定物位置。术后随访测量患者腕关节功能,及患者自我满意度。结果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18个月,掌倾角12.9°(±3.4°),尺偏角21.2°(±4.5°),X线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时间5~13周,平均9.2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为优16例,良4例。术后10个月DSAH评分6.6±2.3分,提示患者对于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复位满意,术后恢复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作为骨骼类疾病,有着许多的原因使其形成。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维生素D受体基因是类固醇激素的组成部分,长度超过了100kb,影响着骨密度和骨量的多少。本文就是根据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主要作用着手,来对其的骨密度和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有一定的发现。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6例妇科良性肿瘤和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LT、Fbg、D-D水平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D-D水平在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结论监测妇科肿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意义,D-D水平对卵巢癌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成石效果好的小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方法采用1%乙二醇自由饮水法增加小鼠尿草酸和/或腹腔注射10%葡萄糖酸钙增加尿钙排出量,比较小鼠24小时尿草酸(Ox)、尿钙(Ca2+)、过氧化氢H2O2、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肾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CD68蛋自在肾脏中的表达位置并用灰度值法计算其表达水平,评价小鼠草酸钙肾结石造模效果。结果单独诱导高草酸尿或高钙尿的小鼠肾内氧化应激指标增高和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但未见结晶,同时介导高草酸尿和高钙尿的小鼠肾内氧化应激损伤指标增高和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且有较多结晶。结论单独诱导高草酸尿和高钙尿不足以使小鼠肾内生成结晶,同时诱导高草酸尿和高钙尿成石效果好,巨噬细胞可能在肾结晶形成和/或清除中起到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造成大鼠脑损伤的基础上探讨制作有固定偏瘫症状大鼠模型的方法,为干细胞脑移植实验提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方法使用清洁级重200~250g的成年Wistar大鼠,每组5只,对其脑运动区本别采取针刺毁损、骚刮毁损和挖除毁损的方法,逐渐加重大鼠脑运动区皮层损伤程度,观察大鼠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表现与程度。结果针刺毁损和骚刮毁损大鼠脑运动区的大鼠麻醉返浅后,脑损伤的对侧肢体有轻度运动障碍,麻醉完全清醒24小时后,运动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挖除法毁损脑运动区大鼠麻醉返浅后,可有一过性脑损伤的对侧肢体偏瘫,但48小时之后4只毁损皮层对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绕圈”行为消失,另外1只的运动障碍在5天后消失;术后15天处死大鼠,大鼠脑运动区部分缺损清晰可见。结论大鼠脑损伤模型容易得到,但要制作有固定偏瘫症状的大鼠模型十分困难,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大鼠对侧皮层的代偿能力、较强的小脑平衡能力及视觉代偿行为能力有关,因此要得到理想的脑损伤后有固定偏瘫症状的大鼠模型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肿节风合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咽炎动物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氨水连续3d对大鼠咽部喷雾法建立急性咽炎动物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肿节风合剂(2g原药材/ml)高、中、低剂量组,西瓜霜清咽含片(1.26g/kg)组,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5d,观察药液对模型动物病理形态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急性咽炎的病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肿节风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大鼠行为状态、体征,降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改善急性咽炎的病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肿节风合剂对急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咽部病理改变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更年轻片对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灌胃给药,连续用药5天,动物分组为空白组,阳性组,治疗组更年轻高、中、低分别为(2080、1040、520mg•kg-1•d-1)。以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更年轻片的抗炎作用。结果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亚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更年轻片对炎症模型的有一定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