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在涉及异性病人隐私部位护理操作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使护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三家三甲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实习的180名护生(女生)。结果在第1次为异性患者隐私部位护理操作时,111名(61.7%)实习护生在操作前备物时感到忐忑不安,145名(80.6%)实习护生不会与患者进行目光的接触,150名(83.3%)实习护生操作时感到心悸、脸红、出汗、羞怯、紧张,152名(84.4%)实习护生感觉有第三者在场比较好。93.9%的实习护生认为护理工作承受的压力大,93.9%的实习护生会更愿意为同性患者隐私部位做护理操作。结论要从学生、学院、医院、科室和带教老师层面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实习护生在为异性患者隐私部位护理操作的心理压力,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临床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口腔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四手操作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根管填充质量的优良率为75%,满意率为72.5%,观察组患者的根管填充质量的优良率为92.5%,满意率为9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手操作对患者进行治疗,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且患者对于治疗有更高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内来我院进行严重创伤性休克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这段期间内均采用急诊护理方式,比较护理前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急诊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8例,95.00%)明显高于急诊护理前患者(29例,72.50%),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8例,95.00%)明显高于急诊护理前患者(30例,75.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采用急诊护理方式护理,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的急诊护理。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了洗胃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分析整个治疗周期中护理方法及心得体会。结果患儿在进过了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之后功能恢复明显增强了很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住院天数为6.3±1.8天,最终治愈率为100%,所有患儿全都痊愈出院。在回访中预后良好,患儿均已恢复健康状态并投入正常生活中。结论在整个洗胃治疗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患儿过程中,良好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供更好的疗效,从而提升患儿的生存治疗,有助于其健康成长,预后良好,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优质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均给予急诊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42例患者均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42例脑卒中患者各项急诊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急诊优质护理流程,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同时,改善护患服务关系,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急诊收治的进行取栓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在取栓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取栓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可以有效减少在急诊进行取栓术的急性脑卒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