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收集成熟的卵母细胞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的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常用的取卵方式是在阴道B超引导下进行操作,这一阶段患者疼痛显著,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镇痛或麻醉的方法来减轻患者不适。在静脉麻醉用药中,异丙酚因其引导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取卵术 麻醉 护理
  • 简介:颅内脑动静脉畸形(arteryvenousre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上的变异,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导致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颅内出血,部分或全身性抽搐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我院较早开展了应用α-氰基丙烯酸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AVM,取得了较好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现将围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 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管(UVC-PICC)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置管疼痛的动态变化。[方法]将新生儿科NICU病房的60例重症患儿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UVC-PICC置管组)和对照组(浅静脉置管组),每组3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估疼痛程度,观察两组置管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表现、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PS、PIPP评分在开始置管、置管完成时、置管后5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开始置管、置管完成时、置管后5minNIPS、PIPP评分较置管前5min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应用UVC-PICC可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可减轻患儿穿刺操作性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 疼痛
  • 简介:总结了7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围期护理。经护理后,仅1例患者放弃治疗拔管出院,其他75例均达到消除胸水、缓解压迫症状的目的。认为加强导管的护理,积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胸腔积液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时段: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收集本院接治的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68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4)和心理护理的观察组(n=34),对比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79.41%)相比,观察组(97.06%)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SAS、SDS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对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患者具有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无痛人流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SAS SDS评分
  • 简介:单心室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左右心房经两组房室瓣或一个单房室瓣与单一心室连接,流出腔可有可无,且80%~85%伴大血管转位.此类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我院于2000年5月21日成功地为1名左旋心患者作了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及右侧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配合 心脏病 手术治疗 小儿
  • 简介:摘要:阐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原因,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近年来关于预防PICC置管中异位颈内静脉的文献资料,对预防异位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并分析优缺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心脏介入患者浅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6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按介入治疗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甲组(68例)进行起搏器植入,乙组(92例)进行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检查和(或)治疗,术前均常规给予浅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行起搏器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静脉留置应选择手术部位的对侧手臂;而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则宜留置于左臂,以便医生的中操作。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乳糜尿是斑氏丝虫病的晚期症状之一.由于丝虫对淋巴系统的破坏,使淋巴液回流障碍,淋巴管内压力升高,淋巴液逆流到泌尿系统形成乳糜尿排出体外,由于乳糜尿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使患者出现贫血、面色苍白、消瘦、全身乏力,严重者可造成低蛋白血症而危及生命.1992年至1995年我们采用多径路淋巴管静脉内套入缓解淋巴管内压,治疗乳糜尿3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乳糜尿 套入术 尿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穿刺困难的急危重患者按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20例,单批次为观察组,双批次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定位、行股静脉穿刺输液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法穿刺输液急救,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危重患者穿刺成功率( 95%)明显高于对照组( 7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明显低于对照组( 3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较传统体表定位的盲穿法成功率高,也可以有效降低穿刺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静脉紧急穿刺术 急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穿刺困难的急危重患者按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单批次为观察组,双批次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定位、行股静脉穿刺输液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法穿刺输液急救,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危重患者穿刺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较传统体表定位的盲穿法成功率高,也可以有效降低穿刺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静脉紧急穿刺术 急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时段:2019年6月-2020年6月,系统抽样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围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即6.67%,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围期护理干预运用于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介入溶栓疗法中,于临床疗效方面有推动作用,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介入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总结22例B超引导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配合与护理。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静脉及导管型号,置管过程与医生密切配合置入,置管后妥善按压穿刺点。18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4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

  • 标签: 超声引导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方法。方法:以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者为进行研究,共计60例,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期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DV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围术期综合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手术治疗患者的围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期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结论强调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术后严格控制出入液量,加强抗凝和感染监测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肺癌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外周动静脉换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4例接受换血治疗的儿童进行分析。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4.7%。结论同步动静脉换血是挽救新生儿ABO溶血及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 标签: 换血术新生儿
  • 简介:摘要: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使用该置管的护理效果。肿瘤患者受疾病影响,穿刺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临床护理中可通过实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置管维持时间延长,且避免多次穿刺引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带给患者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体验,该置管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 护理 置管维持时长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