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能力障碍所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其常见原因不仅是前庭外周性病变,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及眼科疾病有关,因为前庭系统还通过传导束与小脑、脊髓、植物神经系统、动眼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当前庭系统本身与中枢传导通路相关联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或生理性刺激,均可能导致双侧的传人神经冲动不对称而出现平衡失调:同样,与平衡相关联的传出系统以及负责调控锥体系和椎体外系的脑干网状结构和小脑部位的病变也可能引发眩晕。眼震是临床上各种前庭反应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体征之一,前庭系统异常所引发的眼震经由前庭动眼反射弧来完成,称为前庭性眼震,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耳内镜下鼓膜打孔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发症,优势及复发率。资料与方法分析研究156例病史超过3个月,由腺样体肥大和慢性鼻-鼻窦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所有病例针对病因先行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研究组(78例)患者同期行等离子鼓膜打孔术,对照组(78例)行鼓膜置管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时的检查结果作对比,研究组78例患者鼓膜打孔处约1-3月愈合,两组治愈好转率经比较,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以中耳感染、流脓为主要参考指标,对照组的并发症在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经卡方检验,术后1周p值为0.043,其余均p〈0.00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鼓膜打孔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对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治疗的长期结果.方法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治疗的42例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男24例,女18例,左耳17例,右耳19例,双耳6例,共计48耳;年龄20~70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至1年.通气管常规置入加冲洗治疗,8个月内取管,随访4-8年.结果症状全部消失29例;耳鸣6例,伴听力下降4例;时有耳堵塞感发作5例;鼓室积液复发2耳.鼓膜正常者28耳,鼓膜瘢痕、钙化10耳,鼓膜内陷8耳,鼓膜变薄、松弛2耳,鼓膜穿孔2耳.结论成人渗出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治疗的远期效果良好,其并发症及后期的鼓膜改变较儿童期少.
简介:传统助听器在技术上有很大改进,但是仍有以下缺点:①影响外观;②低频信号好,高频信号相对较差,患者常有不适感;③耳模使很多患者感到闭塞感;④可出现声反馈现象;⑤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外耳道炎;⑥信号噪声比较差,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语言理解差:⑦造成多种生活不便。通过多年的研究改进,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植入性助听装置,其主要优点是:①体积小声音的失真小,因此有更好的音质;②没有耳模,外耳道是开放的;③没有声反馈作用;④对外观影响小。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病因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南通各市县五个聋哑学校202名学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Prev—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筛查患者GJB2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结果195例非综合征耳聋患儿中31例(15.9%)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21例(10.8%)为GJB2235delC杂合突变,5例(2.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点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2913%。结论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发病率较高,尤其是GJB2235delC突变,突变率(2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此结果突出了本地区耳聋基因诊断的重要作用,利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群中(包括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是达到减少聋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1耳)患者随访术后听力情况。结果21例(21耳)术后随访纯音测听3个月~5年,12例平均骨导阈值(0.5、1、2,N4kHz)与术前差别小于5dBHL,较术前听力提高者3例,较术前下降者5例,1例于术后3个月成功植入人工耳蜗。21例患者中1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其手术前后骨气导各频率间(0.5、1、2、4~118kHz)听力阈值未见明显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骨导听力阈值无明显变化,有条件者仍可行鼓室成形术保存听力。
简介:目的:比较House-brackmann分级(HBGS)和面神经分级2.0(FNGS2.0)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评价效果。方法3名高年资医师和3名低年资医师分别使用HBGS和FNGS2.0分级方法,对50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表情视频进行评价。对两种分级方法的重复性、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HBGS,低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39.5%,kappa值为0.30,高年资医生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56.5%,kappa值为0.4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FNGS2.0,低年资医生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0%,平均ICC值为0.763,高年资医师之间的评价一致性为62.8%,平均ICC值为0.785,两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BGS和FNGS2.0的总体相关性ICC值为0.760,SCC值为0.746,kappa值为0.42;FNGS2.0与口的相关性为71%。结论HBGS与FNGS2.0中度相关;使用HBGS,评判者间的一致性受医生的经验水平影响很大,而使用FNGS2.0,评判者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与评判者的经验无关,与口的运动有较强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观察嗓音训练治疗功能性嗓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诊断为功能性嗓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嗓音卫生教育、改善呼吸及增强共鸣),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30例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接受训练后嗓音障碍指数值(VoiceHandicapIndex,VHI)由67.8±10.1分降至30.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功能、生理和情感上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PhonationTime,MPT)由9.2±2.6秒延长至13.5±3.1秒,基频微扰由0.59%±0.07%降至0.42%±0.05%,振幅微扰由2.23±0.45降至1.78±0.27,噪谐比由0.185±0.088降至0.14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能够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改善嗓音质量,同时恢复患者的交流和情感功能,增强与他人交流的信心。
简介:目的对细针鼓膜穿刺和粗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37例(173耳),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85耳):取坐位,清洁消毒外耳道及鼓膜,奥布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5号细长针头于鼓膜前下象限穿刺抽液后,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α-糜蛋白酶注射剂4000u+0.9%氯化钠注射液2ml混合液进行鼓室冲洗,同时口服强的松、抗生素、扑尔敏及针对病因治疗;对照组69例(88耳):治疗方法除穿刺针换成8号长针穿刺外,其余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6例治愈(97.06%),有效1例(1.47%),总有效率98.53%,无效1例(1.47%);随访半年66例无复发,66例治愈病例鼓膜均无疤痕形成或仅有极轻微疤痕形成,无耳鸣等后遗现象,听力完全恢复正常;2例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引流治愈。对照组治愈66例(95.65%),有效2例(2.9%),总有效率98.55%,无效1例(1.45%);随访半年66例无复发,3例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引流治愈;68例粗针穿刺病例均明显遗留鼓膜疤痕,有40例发生鼓膜内陷现象,3例发生较顽固的耳鸣,45例听力下降10dB左右。结论细针和粗针鼓膜穿刺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细针鼓膜穿刺者鼓膜、中耳损伤轻,鼓膜恢复好,操作简单,听力可完全恢复正常,无耳鸣等现象,副作用比粗针穿刺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对于配戴传统助听器不适应或效果不满意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来说,振动声桥(vibrantsoundbridge,VS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康复手段。此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植入VSB的54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前、术后的纯音听阈值和言语识别率,来评价VSB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的改菩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高强度脉冲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及耳蜗结构的变化,探讨用于毛细胞再生研究的噪声性聋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健康成年白色红目豚鼠50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噪声暴露组40只。给予脉冲噪声(压力峰值为175.0dBSPL,脉宽0.25ms,间隔时间20秒)连续暴露200次。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1周、4周、8周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ABR),毛细胞计数及耳蜗铺片免疫组化观察耳蜗结构变化。结果高强度脉冲噪声暴露后1周,40只豚鼠中有21只(52.5%)双耳各频率ABR阈值≥95dBSPL。继续观察至噪声暴露后4周及8剧,ABR阈值没有恢复,1周、4周、8周各频率ABR阈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毛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噪声暴露敛极重度聋后1周,内毛细胞平均缺失率为91.4%,外毛细胞平均缺失率为97.2%。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暴露致聋后1周,内、外毛细胞胞核大部分缺失,内毛细胞内侧及外毛细胞外侧的支持细胞的胞核存存。结论高强度脉冲噪声暴露可造成豚鼠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蜗毛细胞广泛缺失且无法内行恢复,而支持细胞夫部分仔留,是进行毛细胞再生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眼科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对正确体位依从性的研究。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小组成员收集资料提出影响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体位依从性的问题,利用鱼骨图分析并找出主要因素,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并制作体位指导卡,并将改进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12个月后,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对术后需采取体位的正确率、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做术前宣教时间活动前与活动后均采用t检验比较,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可提高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病人体位的正确率及依从性,并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降低护士术前宣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