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内痔, 分析综合护理的应用疗效。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简介:摘要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基层医院较为多见。治疗常以针灸、局部封闭为主,效果一般且容易复发。我院针灸科门诊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65例,治疗2次后统计疗效,结果1次治愈58例,治愈率89.2%,2次治愈率100%。结果表明针刀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花费小,疗效好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局部注射重组人 α-2a干扰素对 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 方法: 全部 尖锐湿疣疾病 患者 均同时 行常规 疗法,研究组中 尖锐湿疣疾病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 重组人 α-2a干扰素进行 局部 治疗 , 两组 尖锐湿疣疾病 患者 的 治疗 周期均为三 个月。 观察两组 尖锐湿疣疾病 患者 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 结果: ①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是 98.3% ;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是 78.3% ;②研究组的复发率是 3.4% , 对照组 的复发率是 20% ,上述数据 经卡方检验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重组 人α-2a干扰素能有效缓解尖锐湿疣疾病患者病情,有利于恢复患者健康,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月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82例淋巴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具体如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mg/8mL;病损直径〈5cm的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为8mg/5mL;病损直径〉5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mg/3mL。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结果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43.3%;病损直径〈5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93.3%;病损直径〉5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88.9%;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的治愈率为60.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出现全身发热4例,出现局部溃疡1例,均未见肺纤维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适宜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治疗相对安全。
简介:目的评价拔牙术前或术后行地塞米松冠周局部注射(下颌第三磨牙颊侧组织,磨牙后三角区以及咀嚼肌区)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40例患者的下颌第三磨牙依照阻生类型进行三种方法拔除,对三组牙拔除方式的患者分别列为实验组(拔牙术前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组和拔牙术后注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拔牙术前术后均未注射地塞米松),对患者术后第1、3、7天进行随访分析,对患者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进行统计,并作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拔牙术后第1天和第7天,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组与未注射地塞米松组在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在肿胀反应中具有更好的疗效(P<0.05),在疼痛和张口受限程度中具有一定的预防、治疗效果(P>0.05)。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拔牙后肿痛反应及张口受限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术前或术后冠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的预防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反应以及张口受限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和跖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科诊治的100例使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或跖疣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寻常疣和跖疣的临床方案,分析聚肌胞注射液局部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入选本次回顾性分析的100例寻常疣或跖疣患者在疗3周后,痊愈73例,显效27例,无效0例;治疗4周后,痊愈92例,显效8例,无效0例;治疗5周后,痊愈100例。结论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和跖疣效果显著,疣体脱落快,皮肤无瘢痕,无明显副作用,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在采用不同注射方法引起局部肌肉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120例接受天花粉蛋白的深部肌肉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6例和改良组6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而改良组采用改良式Z型肌肉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2组患者在年龄、病种、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观察采用2种注射方法引起患者局部红肿范围及疼痛程度,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引起局部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改良组,结果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改良式Z型肌肉注射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能减轻肌肉组织受刺激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注射混合镇痛药物在术后镇痛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单侧THA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中局部注射预先配置好的镇痛液体,对照组术中局部不注射镇痛液体。比较两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引流量指标。[结果]术后1天VAS疼痛评分,观察组5.4±0.4分,对照组8.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观察组135.4±27.7ml,对照组122.0±2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68.4±2.3分,对照组44.4±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疼痛评分,观察组9.2±0.8分,对照组9.2±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局部注射混合镇痛液体,经济实用,简单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