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创伤致半体截除患者的成活机制。方法以200,4年我院成功抢救的腰5全骨盆完全离断毁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严重创伤致半体截除患者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血常规:WBC5.30×10^9/L,中性粒细胞3.11×10^9/L,红细胞4.06×10^9/L,Hb122g/L,红细胞压积0.37。血生化检查:钾3.98mmoL/L,钠139.9mmoL/L,氯98.8mmol/L,钙2.56mmol/L。总胆固醇5.5μmol/L,直接胆红素1p.mol/L,间接胆红素4.5I.LmoL/L,总蛋白74g/L,自蛋白45g/L,球蛋白29g/L,ALT16mmol/L,AST31mmoL/L,肌酐35μmol/L,尿酸435μmol/L。该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检查多在正常范围。CT检查结果: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均正常,脑沟稍宽,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MRI检查结果:右侧基底节区见一小片状异常信号,T2、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T1呈低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均正常,中线结构局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示垂体大小、形态均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与颅脑磁共振静脉成像显示脑血管位置,形态结构均与正常人相似。结论严重创伤致半体截除患者脑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基本健康,精神状态佳,有长期存活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波消融技术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共12例微波消融辅助治疗骨盆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59.5±10.1)岁(范围:43~79岁)。手术方式选择微波消融、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塞,当病变累及骶髂关节面,影响负重弓时加钢板螺钉内固定重建。12例中8例在微波消融后行刮除术、骨水泥填塞加钢板螺钉内固定,4例微波消融后行刮除术、单纯使用骨水泥填塞。术后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hort-Form 36,SF-36)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功能评分。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SF-36评分,对随访>3个月者进行MSTS功能评分。结果12例随访4~27个月,平均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至末次随访,12例中死亡7例,生存5例,6个月生存率81.8%,1年生存率为40.9%,2年生存率为27.3%;死亡患者生存时间为8.8个月(范围:5~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率8.3%(1/12),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4个月。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21)min,术中出血(295±108)ml。12例术前VAS评分中位数为7.5(7,8)分,术后1周VAS评分5(4,5)分,术后3个月5(4,5.7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前SF-36评分中位数23(21,24.75)分,术后1周为47(46,54)分,术后3个月为50.5(47,55.25)分,与术前相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中位数为20.5(16.25,21.75)分,其中优16.7%(2/12),良50%(6/12),可16.7%(2/12),差16.7%(2/12),总体优良率66.7%(8/12)。结论微波消融结合刮除术治疗骨盆转移瘤可以明显缓解局部疼痛,重建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选的骨盆转移瘤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中采用迈瑞除颤仪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2-202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总计92例。在患者的施救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急救方案,按照急救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在急救的过程中采用迈瑞除颤仪,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采用迈瑞除颤仪进行急救的研究组患者5分钟、10分钟、15分钟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出院存活率更高,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措施中加强使用除颤仪可显著提高急救成功率,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社会环境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AED )进行现场急救的54例危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在国内公共场所应用AE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5年间国内公共场所使用AED现场急救54例临床病案从患者和AED使用者属性、AED临床性能三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现场应用AED分析后,54例患者未发生院外发生心博骤停患者9例;发生心博骤停患者45例,脑复苏出院40例(88.9%),死亡5例(11.1%),其中1例为现场恢复自主循环在院内死亡。AED对可除颤节律识别及除颤建议的正确率为100%。对室颤电击成功率为97.22%,无脉性室速成功率为100%。数据显示不同品牌的AED在工作核心指标上均表现出临床有效性。施救者的操作水平影响着AED的电击关键时间,这些关键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AED的电击决策和电击性能可靠、有效。加强人群培训,缩短电击关键时间,优化社会配置,加强运维管理可提高AED应用的整体效能。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1只眼)经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近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较术前平均视力显著提高,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灰霾污染及其防护措施的关注、认知及态度,为在大学生中普及正确的灰霾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8所高校中85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分析其对灰霾的认知并统计分析各类因素与不同处理手段之间的统计学相关度。结果93.8%的大学生对灰霾有所关注,京冀生源的大学生对灰霾关注度低于其他(P<0.05);在灰霾天基础防护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医科专业大学生优于其他专业(P<0.05),但是籍贯为不显著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越高,总体认知度也越高(P<0.05)。结论大学生对灰霾了解不足,防护措施使用不当,故加强高等院校对灰霾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灰区结果,减少漏诊误诊。方法:运用CMIA和ELISA对系列稀释的质控血清进行检测,绘制浓度响应曲线,评估2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用CMIA和ELISA检测A、B2组灰区样本,分析2种方法筛查的灰区样本结果。此外,对B组样本检测HCV-RNA,并作分析。结果:CMIA法较ELISA法有更高的灵敏度(t=2.36,P〈0.05);以ELISA法为对照组CMIA法为试验组检测A组灰区样本,2组阴阳性符合率为56.00%(42/75),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P〈0.01)。以CMIA法为对照组ELISA法为试验组检测B组灰区样本,2组总符合率为33.3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P〈0.01)。A组中ELISA法48.28%(28/58)的样本CMIA结果为无反应性;B组中CMIA法88.00%(22/25)的样本ELISA结果为无反应性,且其中27.27%(6/22)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CMIA的灰区设置为1.00-4.99,而ELISA的灰区设置为0.80-4.00,并对灰区范围的样本进行进一步复测,以有效减少假阳性率和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