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髓内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接诊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及髓内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用时为(59.24±4.17)、住院用时为(16.73±1.27)骨折愈合时间为(3.22±1.19),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用时为(81.26±7.53)、住院时间为(23.11±2.29)、骨折愈合时间为(6.88±1.43),骨折越好优良率为73.53%。结论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手术用时、住院用时,促进骨折康复,提升术后愈合优良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四肢长管骨创伤患者,展开骨折治疗过程中,运用髓内钉内固定方式获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这段期间中,在我院进行骨折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的均为四肢长管骨创伤。运用随机方式对患者展开分析,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为48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论:对照组在治疗以后,获得的有效率为79.17%,实验组在治疗以后,获得的有效率为93.7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获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出血、住院天数这几方面明显时间更短。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结论:发生四肢长管骨创伤患者,进行骨折治疗过程中,结合髓内钉内固定,能够获得明显疗效,各项手术指标较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中,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3月~2023年5月阶段的4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展开分组对比研究;分组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参照组(20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钢板内固定技术;研究组(20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髓内钉内固定技术;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术后初始下床时间、术中失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展开比较,研究组呈现出显著缩短以及减少(P<0.05);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展开比较,研究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髓内钉内固定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将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同中抽选出60例病患,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组,每组各30例病患,其中一组3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将其视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另外对比两组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能够取得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对其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时间段内我院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共计有18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90例,对比组实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干预组实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临床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干预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长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护理前临床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护理后疼痛感评分较低、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3)干预组(3.33%)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愈合延迟、骨不连、钢板弯曲、畸形等并发症低于对比组(12.22%)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对其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明显。
简介:目的研究无骨折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年5月一2008年7月,对24例无骨折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体格检查,结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做出早期诊断,并急诊手术探查,修复损伤动脉。结果23例均一次修复成功,1例术后发生栓塞,术后4h再次探查修复后,动脉获得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2年。22例患肢血液循环恢复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1例经2次手术后,出现中度缺血性肌挛缩,1例合并肘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出现轻度肘关节伸直障碍。结论体格检查结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可对无骨折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做出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动脉,是挽救受伤肢体,减轻伤残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由于四肢创伤出现的粉碎性以及开放性骨折症状的医疗康复情况。方法对2012年9月-2016年9月这4年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过四肢创伤性骨折治疗手术的病患中,随机选取200例病患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根据病患对手术的意愿,可以将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0例,采取外部固定的手术方式;观察组100例,采取髓内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方式,之后对两组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进行效果的比对。结果通过手术治疗,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四肢创伤出现粉碎性以及开放性骨折症状的病患采取髓内钉的手术固定方式,具有一定的成果,并对病患复健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急性疼痛患者中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9年3月~2020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50例四肢创伤骨折急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均分成2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NR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47例浮膝损伤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不同手术方法的利弊。结果147例患者随访1247个月,平均29.3个月,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早期一次手术为79.7%;分次手术为60.5%。144例骨折愈合,3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经再次手术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后获得愈合。3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治疗后愈合。另1例合并股动脉损伤经大隐静脉移植后出现感染而截肢。无1例出现骨髓炎。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后遗足下垂。结论浮动膝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并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手术方法。早期两处一次手术较分次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血管损伤患者86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其中67例开放性损伤,19例闭合性损伤,采用血管移植等方式进行处理。结果本研究中86例患者81例修复成功,占94.19%。其中2例因出现严重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3例下肢损伤严重,经血管修复后形成血栓,下肢坏死而截肢。对81例成功患者进行3个月~3年的随访,随访期间73例患者肢体功能良好,无间歇性跛行,5例出现下肢溃烂,进行二次清创后肢体存活,但功能未完全恢复,3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功能满足一般自理要求。结论对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成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四肢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32例四肢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全部进行了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清创扩创术,同时在7天后再次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初次细菌学培养共培养细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64.15%,革兰阳性杆菌38株,占35.85%(P<0.05)。对3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0.5)年。恢复良好,无复发和因骨不连而再次骨折患者。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50.0±4.8)天;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7.1±1.2)个月。32例患者愈合后各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做好细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时换药、通畅引流、清创扩创,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