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能力、足底压力分布、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n=70)、运动组(n=70)、头针组(n=72)。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其中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运动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120 min,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8周。头针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运动组患者则增加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而联合组在增加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治疗每日1次,每次共4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改良的Berg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量表和改良的Barthel评分(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下肢肌张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用步态功能评价系统检测患者患侧的足底压力分布和步行时各下肢关节的活动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BBS、FMA-LE、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MAS、BBS、FMA-LE、MBI评分分别为(1.41±0.60)分、(46.13±8.95)分、(29.10±3.24)分和(55.76±11.18)分,均显著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第Ⅰ趾、第Ⅱ~Ⅴ趾、跖骨头Ⅰ、跖骨头Ⅱ~Ⅲ、跖骨头Ⅳ~Ⅴ、内侧足弓、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的承重负荷比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患侧的上述各足底压力分布承重负荷比均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骨盆旋转角度、髋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屈角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上述各活动角度均显著优于运动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下肢肌张力,提高其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脑卒中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和下肢的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头针 下肢智能反馈 脑卒中 下肢肌痉挛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资料完整的996例普外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其中2011年3月以前病例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2011年3月以后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穿弹力袜和使用腿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双下肢压力波治疗)为主的血栓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57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4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例,采取预防性措施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P<0.01)。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后后行以穿弹力袜和使用腿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双下肢压力波治疗)为主的血栓预防护理是必要的。

  • 标签: 下肢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结合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技术和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下肢神经松动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技术。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shwarth量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AS较前均有所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FMA、BB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结合经松动术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 标签: 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神经松动术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下肢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康复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在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中将循证护理进行运用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在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患者中选取243例为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123例,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120例,循证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患者术后恢复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都具备优势,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使用双下肢气压泵对卧床患者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 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卧床护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按照住院病历号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气压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静脉血栓情况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气压泵 卧床患者 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牵引技术是骨推出疗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持续的适当牵引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使骨折、脱位整复和维持复位;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等。骨骼牵引的力量较大,持续牵引的时间较长,且能有效调节因而具有较好的牵引效果。骨牵引尤其是下肢骨牵引在骨科患者的治疗中较多见。做好骨牵引的护理在骨科治疗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下肢 骨牵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1.8%对护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78.7%)(P<0.05);实验组91.8%对疗效满意,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率为72.1%)(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术后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3岁。以水肿起病,查24h尿蛋白定量4.66 g,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25.3 EU/ml,肾脏穿刺病理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MN)。初期口服泼尼松40 mg每日1次,环孢素A 100 mg每日2次治疗,部分缓解后复发,联合环磷酰胺100 mg每日1次口服无效,监测24h尿蛋白定量升至10.8 g,抗PLA2R抗体水平升至496 RU/ml,CD19+B细胞计数71个/μl,遂分别予3次利妥昔单抗1 g静脉输液治疗,并先后停用环孢素A、环磷酰胺及泼尼松。末次随访CD19+B细胞0个/μl,抗PLA2R抗体阴性,血白蛋白34 g/L,24 h尿蛋白定量4.4 g。本例患者提示了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膜性肾病中的治疗效果,以CD19+B细胞计数或抗PLA2R抗体水平作为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指征,需进一步思考。

  • 标签: 难治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仅涉及下肢浅静脉者,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主要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鉴则是否同时存在深静脉病变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 深静脉病变 诊疗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急诊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并术中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术后抗凝、溶栓,其中32例术后常规给予药物治疗(A组),32例术后加用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仪治疗(B组)。结果A组24例痊愈,4例有间歇性跛行,死亡1例,截肢3例,截肢率9.4%,死亡率3.1%。B组28例痊愈,2例有间歇性跛行,死亡1例,截肢1例,截肢率3.1%,死亡率3.1%。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手术后加用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下肢动脉缺血 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仪 Fogarty球囊导管
  • 简介:春游踏青时节即将来临,准备出游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不禁发愁,小腿酸胀、疼痛、麻木、皮肤瘙痒脱屑、湿疹、结痂等,又将复发,如果不注意保暖,症状还会加重,痛苦不堪。虽然小腿溃疡后仍然可以治愈,但由于病程相对延长,处理起来更复杂,吃的苦头也更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治疗 小腿溃疡 皮肤瘙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每到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老年人都会感觉到下肢寒冷,这跟人体的身体结构密不可分:由于人体下肢受到重力影响,同时又距离心脏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

  • 标签: 寒冷 下肢 信号 疾病 身体结构 老年人
  • 简介:<正>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有报道在18~64岁的人群中约有1/3的发病率。本病特点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单腿、双腿均可发病,且在女性患者往往在怀孕后常发生或加重,对于生产3个或以上孩子的妇女发病率增高。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肥胖、怀孕、便秘及慢性咳嗽等。传统手术治疗静脉曲张主要包括高位结扎及大隐静脉剥脱,同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处理或不处理曲张静脉团,是广为使用的经典手术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逐步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 硬化剂治疗 传统手术 高位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