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分析。治疗组应用预混胰岛素类治物,对照组应用口服药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结果治疗组61例中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为68.3%。结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ST、ALT与PT等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BIL、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替比夫定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位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超过3.6亿。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相关研究进展迅速。刚刚结束的第68届ADA大会上,多项与之相关的研究结果公布并进行了交流,结果令人鼓舞。
简介:本文报道了在合成天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symgolinA(SylA)及其类似物的过程中,首先合成的两种类型的SylA开环类似物。经过7步反应,第一种类型产物总收率在20%-34%之间,第二种类型产物总收率在12%-18%之间。与SylA相似,这两种类型的类似物也都具有肽乙烯酰胺的结构,可能作为Michael受体与蛋白酶体催化活性位点ThrlO^γ发生1,4-加成反应,从而发挥蛋白酶体抑制活性。
简介: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生存期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在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患者中,20例曾接受过抗病毒治疗,40例未曾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年龄、肝炎病程和肝功能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患者肝硬化病程分别为62.5±41.1月和30.5±45.0月(P〈0.05),3年生存率为75.0%和37.5%(P〈0.01),但在5年、7年和9年生存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提高3年生存率,但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多胺类似物DENSPM对人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经DENSPM处理后的SNB19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以及细胞内多胺水平和鸟氨酸脱羧酶、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多胺氧化酶mRNA表达变化。结果经DENSPM处理后,SNB19细胞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F=81.915,P=0.001),并于体外培养72h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出现典型的亚凋亡峰;细胞内腐胺、亚精胺和精胺水平显著下降,而乙酰亚精胺和乙酰精胺水平略有上升(均P〈0.01);鸟氨酸脱羧酶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和多胺氧化酶水平上升(P〈0.05-或P〈0.01);但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与DENSPM处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NSPM可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肿瘤细胞内多胺表达水平下降。DENSPM可能具有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确证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分泌结核分枝杆菌MPT64蛋白或抗原类似物的情况,为结核病试验诊断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送检的合格痰标本80株培养分离株,依细菌分离时间先后将样本分为训练集样本组50株和测试集样本组30株。取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大肠埃希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9212粪肠球菌、ATCC176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标准参考株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阪崎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80株痰样本临床分离株之血平板培养菌落生理盐水冲刷液,应用胶体金免疫法检测冲刷液MPT64。应用频数分布分别对训练集样本、测试集样本和全部检测样本进行统计学描述,计算其MPT64阳性检出率。结果在7株标准参考株中,仅ATCC29212粪肠球菌菌落生理盐水冲刷液MPT64检测阳性;在80株临床分离株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生理盐水冲刷液MPT64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0%(6/25)、15.0%(3/20)、35.7%(5/14)、40.0%(2/5),9株大肠埃希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各1株的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阪崎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之冲刷液MPT64检测阴性,痰液常见细菌冲刷液MPT64检测总体阳性率为20.0%(16/80)。结论不少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细菌菌种可致MPT64检测阳性,在结核病诊疗中直接检测呼吸道样本MPT64时,宜结合其普通细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简介: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GLP-1类似物有改善肌肉萎缩的功能,该作用与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和肌萎缩因子表达、增强肌源性因子表达、改善骨骼肌微循环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期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并全程管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年2月至201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随访队列,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LC患者入组。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肝癌发生率情况;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可能影响LC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LC发生肝癌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依从性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98例NAs治疗的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0年(1.0~15.3年)。至末次访视:(1)LC患者有16.2%(32/198)进展为肝癌,其1、3、5、7、9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分别0、8.9%、14.3%、18.6%、23.4%,年均发生率为3.1%;32例肝癌患者中68.7%为小肝癌(22/32)。(2)单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LC有无结节、基线是否一线用药、肝癌家族史、患者依从性四个因素与肝癌发生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依从性差和基线非一线用药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Log-Rank检验亚组结果分析表明有硬化结节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没有硬化结节患者(21.7%与11.5%,P = 0.029);非一线用药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一线用药患者(22.0%与8.2%,P = 0.003);依从性差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好的患者(21.3%与12.7%,P = 0.014);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癌家族史的患者(22.3%与8.1%,P = 0.006)。(4)依从性好的患者与依从性差的患者比较,末次HBV DNA阴转率高(98.7%与87.8%,P = 0.005),病毒学突破率低(12.1%与29.3%,P = 0.007)。结论长期NAs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发生,特别是有肝癌家族史、基线有硬化结节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而全程管理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抗病毒治疗疗效,而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肝癌二级预防。
简介:目的:研究β-L-D4A在2.2.15细胞内的代谢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作用与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以2μmol·L-1[3H]β-L-D4A或[3H]β-D-D4A处理2.2.15细胞2、4、8、12、24h,再以0.4mol·L-1预冷的高氯酸(含0.08mol·L-1磷酸三乙胺)抽提,离心后,溶解于酸的上清液,直接进行HPLC分离、相连的紫外检测器检测,然后分析各个峰值.结果:两化合物均出现4峰,且出现时间一致,保留时间依次在6、10、19、28min,24h处理后,β-L-D4A细胞内代谢峰明显高于β-D-D4A的代谢峰;β-L-D4A于2.2.15细胞内代谢进行了动态的检测,发现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于加药后迅速增加,以三磷酸形式增加最快,至8h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缓慢降低;β-L-D4A处理2.2.15细胞24h后,换用不含药培养基继续培养,停药后3种磷酸化代谢物含量于前8h迅速减少,继后16h降低缓慢,于24h时,仍有8h时35.6%(0.32/0.9)的三磷酸化合物存在.结论:β-L-D4A较之β-D-D4A更易被磷酸化代谢;一磷酸化过程可能为限速步骤;β-L-D4A三磷酸化物在2.2.15细胞内降解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