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比较,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2014年02月-2016年02月期间收治的23例晚期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病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3例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症患者中有22例完成三周期化疗,一例两周期后手术治疗,其中完全缓解患者有2例,部分缓解患者有14例,稳定患者有4例,进展患者有3例,总有效率为69.56%,中位生存率为十一个月。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5例,行姑息切除术患者5例,行短路术患者2例,行开关术患者1例。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脱发等。结论对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症患者实施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前皮下筋膜蒂下颌缘皮瓣修复面中上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面中上部皮肤肿瘤患者,根据缺损部位及范围,应用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一期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较大范围缺损。随访修复后的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皮肤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55~86岁。下颌缘皮瓣均成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3~2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无眼睑闭合困难、口角歪斜等并发症。结论耳前筋膜蒂下颌缘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切取较长蒂部及较大面积皮瓣,蒂部最大可旋转180°,修复面中上部皮肤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创面,外观及功能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疾病恢复、免疫功能及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90例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差异设置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为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4±0.05)d、(7.48±0.58)d、(7.32±2.56)d,均低于对照组(2.85±0.13)d、(9.68±0.37)d、(10.28±2.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IgA、IgG、IgM分别为(2.85±0.52)g/L、(14.38±1.34)g/L、(1.58±0.45)g/L,均高于对照组(2.33±0.47)g/L、(11.26±1.74)g/L、(1.12±0.2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Hb、ALB、TP、PA指标分别为(113.91±11.04)g/L、(37.67±5.09)g/L、(66.97±6.45)g/L、(243.48±18.37)g/L,均高于对照组(102.12±12.08)g/L、(32.43±4.75)g/L、(61.12±5.27)g/L、(203.74±20.2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使胃肠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保证患者在康复期间摄入充足的营养,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胃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恶性肿瘤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A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B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疗效为27%,B组临床疗效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5±1.25)个月,B组为(12.85±1.47)个月,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以卡培他滨单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比较好,单药治疗适合为KPS评分低于80分的患者治疗,应考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胃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1d以及护理后10d体重下降差值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让其患者今早出院,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胃上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胃上部癌患者34例,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53%(25/34);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外周神经炎、神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4/34)、5.88%(2/34)、5.88%(2/34)、2.94%(1/34);34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表现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上部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术前放疗,胃充盈状态与肿瘤分次内动度和分次间动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2019年间行全新辅助治疗的10例局部晚期AEG患者,均于治疗前在胃镜下标记肿瘤上下界,共获20枚钛夹。全部患者均在定位及治疗期间行空腹和充盈两种状态下的4DCT扫描,每次扫描均由系统自动重建出0%~90%呼吸时相的10套图像,每个患者可获得100套图像。结果胃充盈状态并不显著影响肿瘤近胸端的分次内动度与分次间动度,而在肿瘤远胸端,空腹状态下头脚方向的分次间动度较充盈状态下更大[(6.22±4.67) mm∶(4.13±3.68) mm,P=0.013]。为保证AEG的近胸端在放疗期间90%的CTV累积剂量接受95%处方剂量,口服300 ml半流质后胃充盈状态下建议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9、8.5、12.1 mm。另纳入有近胸端钛夹的6例AEG术前放疗患者作为验证组,显示治疗期间93%的钛夹在外扩范围内。结论对于AEG的术前放疗,也可考虑定量充盈胃的方式完成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