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对所有病例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多有足月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7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中,新生儿感染(43.2%)、母乳性黄疸(16.2%)、溶血出血因素(13.5%)位居前三位;所有黄疸新生儿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临床治愈25例,占67.5%,好转9例,占24.3%,无效3例,占8.1%,总的有效率为91.9%,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病例;平均住院天数7.2±1.6天,出院随访13例,黄疸于8周内消退。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母乳性黄疸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尽早给予蓝光治疗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规范管理,采取置暖箱保暖,监测血氧、心率及呼吸支持,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喂养及静脉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平均住院24天,存活出院2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产前预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做好孕妇的孕期保健,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的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分娩的巨大儿8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儿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宫高、孕周、腹围、体重增加和B超显示胎儿的双顶径、腹围,以及孕妇孕前的BMI、是否有GDM合并等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中,BMI>24、孕妇GDM、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和孕周超过40周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研究组双顶径>9.6cm、股骨长>7.5cm、胎儿腹围>35cm、宫高+腹围>140cm的例数远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加强对孕妇的孕前和孕期指导,并严格要求孕妇控制体重和血糖,从而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同时医院需加强对孕前胎儿体重的综合评估工作力度,从而预测出巨大儿的发生机率,进而做好应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胎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technology,IVF-ET)受孕出生的单胎试管婴儿的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出生的198例单胎试管婴儿为研究对象,与同期200例自然受孕单胎儿进行比较出生儿得体格情况和Apgar等。结果两组出生儿在平均胎龄、体质量、身长、低体重初生儿和极低体重出生儿、1、5minApgar内评分、畸形患儿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畸形、早产儿方面,试管婴儿组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胎试管婴儿新生儿具有一定的畸形发生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I)相关临床因素、分娩方式、近远期结局。方法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分娩的151例LBWI的母婴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及出生12个月的婴儿随诊结局。将LBWI分为三组,体重﹤1500g的14例新生儿为A组,体重1500g~1999g的23例新生儿为B组,体重2000g~2499g的114例新生儿为C组。对不同体重的LBWI的新生儿死亡率、患病率(包括肺部疾病、心肌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感染、脑损伤)、出生12个月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LBWI发生相关因素早产87例(57.62%),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29例(19.21%),双胎20例(13.25%),新生儿畸形3例(1.99%),42例病因不明确(27.81%),其中部分病例存在多个发病因素。2、151例LBWI中剖宫产68例,剖宫产率为45.03%。3、LBWI的新生儿期病死率高,且随着体重的降低而升高。4、出生12个月随诊结局,渡过新生儿期的LBWI均存活,但增加远期不良预后。结论1、早产是LBWI的主要发病因素,而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2、低出生体重儿常存在各种母儿高危因素,虽然体重低,但并不降低剖宫产率。3、LBWI的近远期并发症多,随着体重的降低增加不良预后。增强产前保健,早期预防处理母儿高危因素,降低LBWI发生率,产儿科共同管理救治,提高LBWI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新生儿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护理人员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并需针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重视护理安全,时间表明重视护理安全,对新生儿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概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8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对新生儿静脉穿刺后进行护理干预措施镇痛,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无镇痛处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受到静脉穿刺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1min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穿刺10min后的疼痛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缓解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