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青光眼出院患者采用PDCA循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失访率。方法:本文通过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护理治疗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随机将这100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方法,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治疗方法,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复查情况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青光眼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后复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青光眼患者采用PDCA护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排除其他对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闭角型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型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120例青光眼患者病例中进行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分别予以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将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情绪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相互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不仅可以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改善,而且还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对色素性青光眼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色素性青光眼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20-46岁(34.13 ±7.12),40岁以下6例。观察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底及视野等;12眼行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为6年。结论:小梁切除术对色素性青光眼患者疗效较好,有望能长期控制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青光眼患者护理中,采用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0.1-2021.2本院收治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自主管理行为评分、复查视力评分及眼压正常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主管理行为评分、复查视力评分及眼压正常等情况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方法、自护责任感、综合评分等均较低,实验组复查视力评分较高,眼压正常率较高(P<0.05),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患有青光眼疾病患者,实施认识行为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其自主认知行为,对促进病情恢复发挥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余杭第一人民医院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62眼),进行小梁切除术;B组60例(62眼),进行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χ2=0.472,P=0.492)。手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手术后6及12个月B组眼压低于A组(t=7.285,5.640;均P<0.001);手术后3、6及12个月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A组(t=5.505,6.049,4.075;均P<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χ2=5.447,P=0.020)。结论与小梁切除术比较,Ahmed引流阀植入术可有效提高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利于控制眼压,且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及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3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0例,全部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林佐胺治疗,连续治疗2w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临床药物治疗中,给予布林佐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用药安全性,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理想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受HIFU睫状体成形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前房角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视力(logMAR)与术前1.76±0.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6,P=0.983),术后眼压逐渐下降(F=85.903,P<0.001)。随访期末,32只眼中手术完全成功者19例,部分成功者10例,失败者3例,成功率为90.63%(29/32)。术后3个月的前房角各参数(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及虹膜内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的夹角)与术前各参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者10只眼(31.25%)、结膜充血者24只眼(75.00%)、一过性高眼压者2只眼(6.25%);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UCP治疗的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8例28眼,患者在可耐受最大剂量用药情况下眼压仍≥21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术前眼压和视力,将患者分为8扇区组17眼和10扇区组11眼。记录UCP手术持续时间,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和术后3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眼部疼痛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UCP治疗时间为3~7 min,平均(4.30±1.26)min。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32.96±10.49)、(25.89±7.25)、(24.50±6.23)、(24.07±6.59)和(24.32±6.52)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45.82±8.8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1.271,P=0.270),2个组手术前后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4.388,P<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2,P=0.07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2.602,P=0.001),2个组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701,P=0.139),其中各时间点8扇区组BCVA均好于10扇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8扇区组和10扇区组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分别为3(2,3)种和3(2,4)种,术后3个月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0,1)种和0(0,0)种。术后3个月术眼疼痛等级评分为1(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24,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术后3个月疼痛等级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39、-3.127,均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 967.15±186.06)个/mm2,术后3个月降至(1 861.08±206.63)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17)。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球结膜水肿充血、角膜水肿、头痛、眼部疼痛、前房炎症反应等,未见低眼压、黄斑水肿、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CP治疗无手术切口,8扇区和10扇区均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缓解患者眼部疼痛,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和视力水平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眼压和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