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寰枢椎复位、骨折愈合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脊髓无受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半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100%。患者相关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磨钻参数设置对牛椎体磨削部位最高温度和穿透时间的影响,确定最佳参数,实现脊柱手术中基于机器人辅助的高效安全的超声磨钻磨削。方法将5头成年牛胸腰椎标本(T10-L6)用切割机切成10 mm厚切片,共获得50个切片,其中30个切片用于松质骨实验,20个切片用于皮质骨实验。松质骨实验中,将切片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切片,对应不同的进给速率(0.8、1.6和2.4 mm/s)。在切片的松质骨部位用不同的输出功率进行9次磨削,输出功率从20%(48 W)增加到100%(120 W)。皮质骨实验中,将切片随机分为2组,每组对应不同的进给速率(0.8 mm/s和1.6 mm/s)。在切片皮质骨部位进行4次磨削,分别对应输出功率从70%(84 W)增加到100%(120 W)。实验在室温25 ℃下进行,用红外热像仪记录磨削部位的最高温度,并记录穿透时间。比较松质骨及皮质骨在不同输出功率和不同进给速率下磨削最高温度及穿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相同进给速率时松质骨磨削部位的最高温度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降低,输出功率120 W时最高温度同24 W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 ℃±9.4 ℃比70.9 ℃±5.7 ℃、59.2 ℃±7.1 ℃比69.5 ℃±10.7 ℃、55.5 ℃±5.5 ℃比69.2 ℃±9.3 ℃,均P<0.05)。在相同输出功率下,不同进给速率的最高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骨在0.8 mm/s进给速率下,最高温度随输出功率增加而降低,输出功率120 W时最高温度显著低于84 W时(P=0.048);但在1.6 mm/s进给速率下,增加输出功率不能显著降低最高温度(P>0.05)。在相同输出功率情况下,进给速率1.6 mm/s时的最高温度比0.8 mm/s时均显显降低(均P<0.05)。松质骨磨削穿透时间不随输出功率增加而显著缩短(均P>0.05),但随进给速率增加而减少(均P<0.05)。皮质骨在0.8 mm/s进给速率下,输出功率增加不能使穿透时间缩短(P>0.05);1.6 mm/s进给速率下,输出功率120 W时穿透时间最短,显著低于96 W时(P=0.008)。在相同输出功率下,进给速率1.6 mm/s时的穿透时间比0.8 mm/s时缩短(均P<0.05)。无论松质骨还是皮质骨,在相同输出功率下,不同进给速率的穿透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质骨在输出功率48 W及以上时,皮质骨在输出功率108 W和120 W时,穿透失败率均为0。结论磨削最高温度椎体松质骨受输出功率影响,皮质骨受进给速率影响;穿透时间松质骨受进给速率影响,皮质骨同时受进给速率和输出功率影响。松质骨最佳磨削参数为输出功率120 W,进给速率2.4 mm/s;皮质骨为输出功率120 W,进给速率1.6 mm/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48个月,内固定取出(37例)后胸腰椎屈伸活动正常,伤椎与相邻椎间无明显不稳;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有明显改善(p<0.01)。
简介:摘要楼梯间滴水线传统的细部做法是采用抹灰留置滴水线,即在梯段顶板抹灰的时候,用压条抹出鹰嘴。这样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一定时间以后,会容易形成积水泛到梯段底板;其次是滴水线抹灰不容易做成平稳顺直,工人操作能力要求高,否则影响阳台装饰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