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佛山汉族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D8S1179、D21S11、D7s820、CSFI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I、D5S818、FGA)的突变情况,探讨突变率及突变特征。【方法】对1960例肯定亲权关系的案例进行分析,筛选突变事件,确定突变来源,统计各STR基因座的突变率,分析突变的规律及其特点。【结果】在15个STR基因座中共观察到33次突变事件,STR基因座的突变率介于0.04%-0.16%。每个突变案例的突变基因座数目为1-3个。突变模式符合逐步突变模式,最多突变步数为二步。父系突变与母系突变比例为4.50:1。【结论】准确获得佛山汉族15个STR基因座的突变率;并首次发现1例3个STR基因座同时突变的案例,提出只有将排除标准定为3个以上基因座违反遗传规律,鉴定结论才更为可靠的建议。
简介:孔子之"仁"的提出从根本上乃是要为"周礼"的复兴与重建奠定新的基础。由于"周礼"作为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建构是属于形而下者,那么为之奠基的首先应当是某种形而上者,所以"仁"在孔子那里便首先体现为他的"仁学形上学"的建构。在孔子的"仁学形上学"中,"仁"首先是指天道内在于人的德性,亦是形而上的"本体";其次,此德性之"仁"作为形而上的"性体",一方面它具有一种"至善"的品格,另一方面它还有导人"向善"的意义。然而,从当代的"形而上学奠基"的视域来看,此作为形而上的性体的"仁"及与之相关的"仁学形上学"仍是有待奠基的。在孔子那里,能够为此形上性体之"仁"和"仁学形上学"奠基的观念就是作为本源情感的仁爱,后者乃是人的最源初生活体验,是先行于一切主体性存在者的在场,并使之存在得以可能的前提,也是作为主体性存在者的人的本真存在样式。同时,这种本源的仁爱情感,一方面会显现为一种差等之爱,另一方面又会具体表现为一种"爱而利之"的行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导致了现实的利益冲突问题,后者使得作为制度规范之"礼"的建构具有了必要性及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