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奈保尔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在翻译领域,奈保尔作品译介的选择性受到了作家宗教观念和历史政治观念的影响。在研究领域,国内学界回避了对奈保尔政治立场的探索,而专注于研究奈保尔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同时又将奢保尔置入中国语境,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奈保尔的接受上,国内作家和普通读者倾向于将奈保尔塑造成文学大师和风流才子,而学界则更青睐奈保尔的文化流散者身份?,

  • 标签: 奈保尔 译介 接受特征
  • 简介:本文回顾了著名德国诗人里尔克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历程,并从独特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丰富的史料,扼要评述了里尔克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和批评中的接受状况。

  • 标签: 里尔克 中国文学和批评 德国文学
  • 简介:在同时代中国作家中,阎连科无疑是大器晚成。1988年,中篇小说《两程故里》令他成名,但直到1997年发表《年月日》,他的创作才开始“成为重要的话题”,并被当代中国文学史的论述接纳。

  • 标签: 中篇小说 阎连科 英语世界 《受活》 书评 英文
  • 简介:从新时期开始,人们对的主题阐释与接受构成了一个人性恶的神话.本文认为,接受语境与译介者的"接受屏幕"决定了接受的主题取向,而这种取向也成了新时期以来文学接受者难以突破的先在结构.这部小说出版快50年了,应该是接受者突破神话的时候了.

  • 标签: 《蝇王》 神话 主题取向 译介 文学接受 主题研究
  • 简介:中国接受印度古代文学有两次高潮,第一次自汉末至宋代;第二次始于现代。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众多僧俗学者,用一两千年的时间,翻译、注释、研究了汗牛充栋的佛经,其中包涵丰富的印度古代文学。经过中国人消化、吸收,丰富、壮大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对印度古代文学进行辨析、比较,是应有之义。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比较文学有一个很早的源头和很长的过程是在亚洲,在中国、印度和许多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

  • 标签: 印度古代文学 中国接受 比较文学 中印源头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他回应各种问题与现象的立场和姿态。无论是1970年代的文本科学建构,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文学批评的政治功能以及审美意识形态的思考,伊格尔顿都注重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以解构的思维创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批评,体现出对文化现实和当前政治处境的关注。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 接受维度 批评理论 解构 西方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