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引言嵇康关于音乐问题的名著,虽然称作《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但其中所包函的,确乎并非只是单纯的“声无哀乐”这样一种思想、观点。这就是说,在《声论》中,“声无哀乐”和“声有哀乐”,(例如文章最末一段所论)这样两种互不相容的看法,的确有时竟是并行而不悖的(即都出自同一个“主人”之口的)。这种现象看来很为奇特。而要想理解这一现象,便不能不看城嵇康的全部著作。

  • 标签: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美学 礼乐思想 音乐观 声有哀乐
  • 简介:本文认为,在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领域,《吕氏春秋》是先秦及秦汉道家音乐学术思想研究的重点。在《吕氏春秋中》,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与其音乐思想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生"思想与音乐思想的联系;"太一"观念与"乐"之存在的联系;"周行""复归"观念与十二律相生、计算法则及"随月用律"实践的联系。《吕氏春秋》音乐诸篇的撰写及其观念,背后都有先秦道家思想作为支持。

  • 标签: 先秦道家 秦汉道家 音乐学术思想 吕氏春秋 重生 太一
  • 简介:在中国民俗文化中,鬼怪形象十分多见。它应该归类于民间信仰的范畴,或者说,它属于信仰民俗的范围。它是人类早期思维的结晶,却不但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反而由简陋单纯变得复杂厚重、多姿多彩。我们知道,鬼魂信仰和鬼灵崇拜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而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民族。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看,鬼魂信仰在原始的"泛生信

  • 标签: 元明杂剧 盆儿鬼 生金阁 正末 魂旦 信仰民俗
  • 简介:礼乐文化当与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就传统中国而言,礼乐思想更是根深蒂固,于是“礼仪之邦”的美名流传甚久,影响深远。上党地区(大致等同于现今山西省长治、晋城两市行政区域范围,明清为泽潞二州所辖)作为中原文化之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然地理及社会人文传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神庙剧场及碑刻、抄本等文献大量遗存,就笔者目前调查统计,上党地区神庙剧场遗存1887座,神庙碑刻数万通,赛社抄本数十卷,舞台演出题记千余条,使得此地对中华传统礼乐文化保留了较强的层积性及原生态性。尤其民间礼乐观念的普及与盛行,可视为中原乃至中华传统文化遗存的标本区域之一。

  • 标签: 上党地区 礼乐思想 神庙 剧场 碑刻 抄本
  • 简介:(四)和弦的“跨心”—K(?)及两和弦的“跨心差”—ΔKX和弦的Kd弓形及Kd弧只涉及q—p,故只显示了最外表的概况,而进一步反映其余各音在Kd弧上分布情况的则是它的“纯五跨度重心”,简称“跨心”—KX。因每一种和弦结构q置“0”时的KX值——“跨心基数”——是不变的,故只要借助“和弦结构表”,用公式

  • 标签: 和弦结构 色彩对比 七和弦 和声进行 纯律 大三度
  • 简介:宋代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是书生负心婚变戏的代表作之一,系社会下层书会文人作品,重在情感宣泄,暴露鞭挞读书人发迹变泰后的丑恶行径。元末高明据此题材重新创作的《琵琶记》,乃社会上层文人之作,多了理性思考,以肯定和宣扬封建孝道为主题,意欲塑造儒家倡导的忠孝节义伦理理性人格。第四出《蔡公逼试》,父子二人就是否上京赴试的对话中各自或明或隐地

  • 标签: 中的琵琶 出蔡公 孝道——
  • 简介:从以狄尔泰为代表的历史释义学派开始,释义学的研究方法对西方音乐史编纂一直产生着影响,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和埃格布雷希特均吸收了现代释义学观念和研究方法。埃格布雷特在《西方音乐》一书中他的现代释义学观念,并尝试在撰写时将“审美与历史”相互联系,而达尔豪斯“审美与历史”相结合的观念与现代释义学观念存在着“天然”的一致性。这种在现代释义学启发下的历史撰著观念、兼顾美学与史学的史学撰著方法给当今西方音乐史研究带来启示。

  • 标签: 埃格布雷特 《西方音乐》 现代释义学 达尔豪斯 视界融合
  • 简介:米卡埃拉这个在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中原本没有的人物,但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却成了一位不可缺少的角色,米卡埃拉在全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的著名咏叹调“我说,我是什么也不怕”也是广为流传。本文主要针对这首咏叹调的演唱进行分析。

  • 标签: 米卡埃拉 咏叹调 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