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据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一旦制作完成之后,就很难再加改动,犹如婴儿落地,即便发育不全,畸形怪状,却已无可奈何,只得由它了。这就是影片创作者们的一大遗憾。观众会不会也有遗憾呢?也是有的。每当我们看完某部影片,如感到遗憾的话,少不了就要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直至街谈巷议,所在皆有,这种舆论民情,也就叫做观众的反映。作为电影的热心观众,我对近几年来的影片,首先是赞赏的,其中的一些佳作,令人久久难忘。电影艺术家们创造了那么健康而又美好的麟儿,能不可喜可贺!当然在祝贺之余,我对这“遗憾的艺术”难免也有所遗憾。何憾之有呢?比如对存在于一些影片中的概念化表现,就有些微辞,很想一吐为快。以下不揣冒昧,试陈三议。(笔者附言:由于自己看片的局限,文中所举的例证,都集中在稍前一些时候的影片,最近的新片则多未能论及,敬希读者鉴谅。)

  • 标签: 概念化 文艺创作 故事影片 文艺作品 观众 电影艺术
  • 简介:<正>《孩子王》是一部语义份量很重的电影。有人提出影片的叙事和表意形式有矛盾,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影片的叙事面与每一个事件都是放射性的:色彩、构图、画面与情节共同构成了一元性的故事。我同意这种说法,影片是从生命和文化的关系上对文化进行反思。开始,老杆调到场部当老师,他被抛入文化与生命的“两难”处境里,他既不代表生命的一方,又不代表文化的一方,一旦当了老师便处于文化与生命的冲突之间。影片很多镜头的语义内容非常明显。牛群、不讲话的孩子、山野以及自然景观,表现了原始的生命,这些东西是没有秩序的,包括没有文化的王七桶也不能讲话。无序的生命状态是一个意向系列。到了课堂上,教室里排列着桌子,学生们

  • 标签: 文化 影片 生命状态 语义内容 抽象 自然景观
  • 简介:当前学界对于微电影的定义存在着争论。本文梳理了微电影的发展轨迹,试图从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微电影的艺术特征。

  • 标签: 微电影 艺术特征 未完成性
  • 简介:“华语电影”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及理论探讨中的一个常见的概念。该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被业界、学界、媒体和官方广泛言说和探讨,显现出一定的“共识性”。“华语电影”的概念在促进产业协作、文化包容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具备了“生产性”与“物质性”的意义。但该概念自从诞生以来也面临着一些学术争议。“华语电影”的概念事关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构想以及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建构问题。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与环境下中国电影主体的“言说”和“想象”的产物。作为一个历史“偶发性范畴”,它体现了一种语言建构与主体想象的“非物质性”和“非稳定性”特征。本文运用了雅克·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分析了该概念的“建构性”与“想象性”的特质。

  • 标签: 华语电影 主体性 文化认同 语言建构
  • 简介:近年来,受集团化改革热潮的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业的产业化发展呈加速态势,探索产业链整合运作模式,拓宽赢利渠道,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广电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媒介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意识已普遍增强,但是对于很多从事媒介产品制作的一线从业人员及相关的管理层而言,由于专业和视野的局限,其节目设计和运作还遵循“产品观念”,

  • 标签: 电视媒介 整合思路 概念分析 产品整体 微观 集团化改革
  • 简介:《借兵》是一次头脑的激荡,是一趟心跳加速的冒险,是一道挑战智力的迷题。每一步都不能走错,每一句话都不能说错,你想将自己生存的机会交给别人去掌握,还是由你自己牢牢握住……!

  • 标签: 《借兵》 电影评论 警察题材 悬念设置
  • 简介:新闻不同于新闻文本,就像历史事件不同于历史书籍。新闻理论界并没有对新闻与新闻文本作出明晰界定,这导致的后果是,很多所谓的新闻定义实际上是关于新闻文本的定义,而关于新闻文本的定义则处于空缺状态。新闻与新闻文本存在着本质性差异,新闻是事件,并且是相对特定接受者的陌生事件,新闻文本则是信息系统,并且是记录和反映新闻事件的信息系统。要想定义新闻,必须明晰新闻文本。新闻与新闻文本应是整个新闻理论最为重要的理论支撑。

  • 标签: 新闻 新闻文本
  • 简介:2010年以后,“新都市电影”一词随着一系列由其指代的电影的走红和被热议,而在华语电影批评的文本中渐渐成为了“热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都市电影”作为一种批评术语,其概念依旧带着很强的模糊性,来源也并不清晰明了。为了厘清“新都市电影”一词在当下批评语境中的概念,就有必要对这一术语进行回溯与追问。

  • 标签: “新都市电影” 类型批评 “都市一代” 都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