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先天畸形、黏液样变性、退行改变、缺血性坏死及创伤等导致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诉。观察穿刺处敷料渗血情况,沙袋压迫4~6小时。嘱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避免穿刺侧的下肢屈曲活动。抗生素预防感染。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先天心脏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巨结肠患儿肠道准备的护理要点。方法给予清洁回流洗肠、低渣饮食、口服抗生素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给予上述综合护理措施后,患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好。结论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是先天巨结肠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准备 清洁回流洗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生殖道畸形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先天生殖道畸形成功妊娠至晚孕并分娩的68例孕产妇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分娩的11003例孕妇对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先天生殖道畸形孕妇发生母婴并发症及难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先天生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孕产期检查及恰当的处理往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生殖道畸形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巨结肠灌肠的体位。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48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婴幼儿采取亲属抱着,插管时取胸膝位,灌液时取把尿的截石位。对照组取仰卧位于治疗床上,亲属站于患儿左侧分开双下肢的截石位。结果7天观察两组哭闹人次(p<0.01)、灌肠平均时间(P<0.01)、哭闹平均时间(P<0.01)。结论先天巨结肠婴幼儿灌肠采取亲属抱着把尿的截石位,减少患儿哭闹、抵抗,缩短灌肠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为肠道的清洁取得了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幼儿 巨结肠 灌肠体位 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得出结论19S-IgM-TPPA试验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确诊试验;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与婚后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及父母的职业有密切相关;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梅毒 新生儿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许多肾囊肿性疾病与遗传和先天因素有关,如多囊肾、髓质海绵肾、多房肾囊变,肾多房囊肿等。目的讨论先天肾囊肿性疾病的CT诊断。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多囊肾CT表现为双肾增大,肾质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CT值可与水相似或为高CT值;髓质海绵肾CT能发现亚临床无尿路症状的患者,平扫两肾正常或髓质钙质沉着,典型者呈花束状排列。增强扫描可见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造成钙化影增大的假象,从乳头伸向髓质的低密度囊状影代表未显影的扩张肾小管,而增强的条影则代表造影剂在扩张肾小管内的聚集,CT还可显示乳头钙化及其他脓肿并发症等。

  • 标签: 先天性肾囊肿性疾病 CT诊断 多囊肾 髓质海绵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先天梅毒2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随访18月。结果24例患者经青霉素正规治疗后效果较好,RPR18个月转阴率91.7%,TPHA在18个月后转阴率28.0%。结论新生儿先天梅毒早发现早诊治大多能够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早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及其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评价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9年间诊治的21例先天早发型骨梅毒的病例,全部病例经血清学证实并均摄取四肢长骨X线片。结果21例四肢长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异常改变,X线表现为干骺端炎21例,主要表现为先期钙化带致密增厚,其下方可见横行透亮带;2例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骨破坏,称Wimberger征,相对应股骨远端内侧骨质可见骨稀疏或破坏改变;骨干炎4例,主要累及尺桡骨,显示轻度的斑片状和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增厚;骨膜炎9例,表现为层状骨膜增厚,其中2例伴有骨干炎,9例伴有干骺端炎。结论先天早发型骨梅毒的病变具有多发、广泛,几乎累及所有四肢长骨,且呈对称分布的干骺端炎、骨干炎、骨膜炎,骨骺几乎不受侵犯的特点。X线检查在先天早发型骨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 骨梅毒 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450例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针对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Ⅰ期愈合出院。结论加强对唇/腭裂手术病人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唇/腭裂 围手术期 护理
  • 作者: 刘卓苏雅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 广西南宁 5300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25-01         1 病例报道  孕妇梁某某,41岁,既往2010年曾行剖宫产一次,娩出一活男婴,体健。此次妊娠末次月经2013年4月3日,孕期规律产检,未见明显异常,于2013年12月22日步行入院。入院时孕妇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A、凝血四项、输血前三项、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子宫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可能”。入院诊断:1、孕2产1孕37+3周头位待产 2、疤痕子宫 3、胎盘植入? 4、高龄产妇。产妇因“疤痕子宫”于2013年12月23日行剖宫产,术程顺利。新生儿娩出后查体发现头顶部有一大小约2.0x2.0cm头皮缺损,表面有完整包膜,膜下可见有显露的毛细血管及骨膜,未见活动性出血,经外科会诊诊断为“先天性头皮缺损”。指导创面周围备皮,每日用凡士林纱布局部湿敷换药,如创面有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拭去,尽量避免创面再次发生破裂、出血,每日沐浴时动作轻柔,避免结痂创面硬性脱落而损伤创面。经过精心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头皮缺损处皮肤开始结痂,第五天创面基本愈合,随其母出院。出院后,新生儿家长曾带新生儿返院复诊、换药二次,查看新生儿头皮缺损愈合好,但未见毛发生长。产后1.5个月随访,见婴儿头部皮肤缺损处表皮完全愈合,约0.8x0.8cm及0.4x0.4cm二处无毛发生长。  2 讨论  先天性皮肤缺损又名皮肤再生不良或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病因可能与子宫狭小或胎儿皮肤与羊膜粘连,药物、病毒及毒物等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有关[1-2]。1966年Bart等[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诊治和护理的18例行手术治疗的肠闭锁新生儿进行保暖、胃肠减压、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支持护理。结果18例患儿术后平均3日排便,平均住院天数12d。痊愈16例,转院2例,痊愈率为88.89%。1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l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发生吸人性肺炎。术后随访2年,患儿营养状况和排便情况均正常。结论加强肠闭锁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患儿呼吸衰竭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肠闭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演技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缺牙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4例先天缺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检查,对参照组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正畸基础上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咀嚼与语言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85%;实验组治疗后的咀嚼功能评分为(9.21±0.73)分,语言功能评分(9.23±0.78)分,参照组分别为(7.34±0.64)分、(7.23±0.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7%,对比参照组的85.1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缺牙患者应用口腔修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提高牙齿的美观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先天性缺牙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感染的手术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43例耳前瘘管感染期门诊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中40例一期愈合,七日拆线,3例感染,坚持每日换药,抗感染,术后2周伤口愈合拆线。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及早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瘘管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耳前瘘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心脏病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的诊断方法。结论心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外科手术或内科经导管关闭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均需依赖彩色多普勒,了解心内分流是否存在。超声心动图亦用于术中监测,可对手术的瞬时疗效作出判断,有助于手术步骤的顺利施行和术后治疗方案的拟定。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彩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