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出现急性肠麻痹特点,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突然死亡.方法:将我院1985~2002年住院病人中因服用精神药物所致18例急性肠麻痹作临床分析.结果:17年间我院急性肠麻痹病人18例(5例死亡)全部为几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或合并抗震颤麻痹症药物所引起.结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便秘、腹胀等早期症状,一旦出现梗阻症状应作急症处理.

  • 标签: 精神药物 急性肠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90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皮内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皮内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项针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抑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及康复训练等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患者联合开展项针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项针联合康复治疗可迅速改善吞咽功能,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项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项针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运用项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项针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假性延髓麻痹能收到满意疗效。

  • 标签: 项针疗法 假性延髓麻痹
  • 简介:天津市1999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17例,从1名患儿分离到脊髓灰质炎3型(PⅢ)病毒,阳性率为5.9%;自1名患儿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率为5.9%。同时采集了96名密切接触者及22名健康人的粪便标本,从中分离到病毒15株,分离率为12.7%,其中3株为PⅢ病毒,其余12株为NPEV。

  • 标签: 天津 1999年 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原学 监测 脊髓灰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方法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通肠汤”口服、灌肠、针灸等联合治疗,对照着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实验组肠鸣音出现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排气排便时间(H)、进食时间(H)分别是34.3±14.7、75.37±28.4、82.5±31.1、87.6±36.2,对照组相应时间分别是49.5±24.5、105.5±38.7、119.5±37.5、123.5±40.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痹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通肠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针法加加味牵正散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13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针药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加味牵正散外敷,观察麻痹指数、麻痹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麻痹指数和麻痹程度显著降低(P<0.01);与针刺组相比,针药组麻痹指数和麻痹程度降低更为显著(P<0.01),临床疗效显著提高,针药组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透针法加加味牵正散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经济实用,老少兼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透针法加加味牵正散外敷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喂食法留置胃管在球麻痹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结果两组置管方法所需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麻痹病人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优于常规方法。

  • 标签: 喂食法 留置胃管 球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直肌联结手术治疗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15例15眼)。方法回顾分析从2006年1月——2010年7月行直肌联结术联合同侧内直肌后徙,分步矫正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二次手术后正位12例,有两例欠矫<10°一例欠矫>15°,外观上效果较理想术后,第一眼位正位,外转有一定改善。

  • 标签: 联结术 外直肌 麻痹 分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进食方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以提高对吸入性肺炎发生原因及预防的认识。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非鼻胃管组,两组均为清醒病人,接受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结果鼻饲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经口喂养组,置管时间>7天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加强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尽早拔管给予经口喂养,最大限度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球麻痹 鼻饲 预防 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3.1-2008.1之间收治的眼肌麻痹的病人,共5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7.2岁,动眼神经麻痹32例,外展神经麻痹8例,多颅神经麻痹8例。可将眼肌麻痹按神经解剖学定位神经源性、神经肌接头、肌源性等。结果诊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0例,动脉瘤8例,重症肌无力5例,多颅神经炎2例,甲亢2例,炎症2例,颅内肿瘤3例,肌营养不良1例,原因不明4例。上述病例经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性及重症肌无力发病率居前三位者预后相对良好。结论眼肌麻痹在神经内科为较常见的疾病。

  • 标签: 眼肌麻痹发病机制 糖尿病动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药内服组)70例,观察组(针药并用组)74例,两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所用方法和药物两组一致。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药物内服的治疗,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一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明显的疗效,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针刺疗法 内服中药
  • 作者: 刘海英赵志轩李墨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临床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漱水外漏,或见耳后疼痛、耳鸣等。中医属中风中络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年轻患者病情轻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老年患者并糖尿病者或因失治误治者,亦可导致严重后遗症,笔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18年晋江市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为维持晋江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16-2018年晋江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64.86%),病例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脊灰疫苗免疫≥3剂次占94.60%。37例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AFP报告发病率、调查及时率、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75d随访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论晋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今后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机构AFP病例报告率。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