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颅颈联合CTA对脑中风防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患者进行宝石能谱CTA﹑DSA﹑及颈部彩超等检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能谱CTA在脑动脉瘤检出方面与金标准DSA相比优于MRA,有助于分析斑块的性质。结论利用宝石能谱CT独特功能和优势,可以实现颅内金属植入物病人、难以耐受快速造影剂注射病人的CTA检查;明确脑动脉瘤弹簧圈植入术后疗效或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出血;明确颈动脉斑块性质,有效预测脑中风发生;明确颈动脉支架术后有否合并支架内再狭窄及栓子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更好地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妇舒能洗剂和维生素E;对照组50例,给予醋酸清洗液联合保妇康栓。两组均每日用药1次,以两周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开始2日用药1次,1个月后观察患者阴道炎症状,评定疗效。结果阴道炎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治愈41例(82%),好转6例(12%),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11例(22%),好转31例(62%),无效8例(16%),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道健康评分方面,观察组好10例(20%),中35例(70%),差5例(10%),对照组好5例(10%),中25例(50%),差20例(40%),观察组阴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舒能洗剂结合维生素E胶丸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发病初期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与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的关系即N20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搜集50例病程<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内科基础疾病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监测其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及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经治疗3周后再次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2)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与治疗前后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早期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越长,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依匹斯汀片治疗(A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B组),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C组),疗程均为4周,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69.5%、B组为73.7%、C组为94.7%;治疗期间A组169例、B组173例、C组102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头晕症状,均可耐受;治愈者停药后15天内复发A组67例、B组72例、C组0例。结论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有效降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发生率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28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阿托品和复能剂联用治疗方案,观察两组阿托品的用量及RMP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所有14例病例无一例发生RMP,阿托品总用量43.95±12.89mg。对照组14例病例中发生RMP4例,发生率为28.6%,阿托品总用量87.20±5.78mg。两组RMP发生率及阿托品总用量比较,选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的合理联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有效降低RMP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眼部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COPD稳定期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52~75岁,平均(62±14)岁,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53~72岁,平均(61±13)岁,均于肺功能检查前进行PVEP检查,比较各组间P100波潜伏期时间(LP100)和P100波振幅(AP100)的差别,对COPD组PVEP。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引起PVEP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LP100均显著延长,AP100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P100及AP100与一秒率呈正相关。结论在出现相关眼部疾病临床表现前,COPD稳定期患者已出现PVEP异常,其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62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比分析患者检测结果。结果从机体骨密度来看。本组患者均低于x-2.0SD,所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主要为(83.2±20.8)、(80.3±21.8)、(57.5±16.7)、(42.2±21.3);在骨密度低于x-2.5SD条件下,本组患者共有49例,不同年龄段骨密度表现(79.2±2.9)、(74.7±16.3)、(56.8±16.1)、(40.3±20.2);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下降。结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对患者实际骨量进行判断,还可以按照检测指数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给予重要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夹闭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s)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采用MVD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53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BTEP的W2、W3波。其中38例在完成减压后BTEP明显改善(改善组),15例未明显改善(未改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改善组术后即刻缓解28例,10例术后两周内疼痛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瘫、听力下降、麻木等并发症。15例未改善组中,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BTEP术中无明显改善;术后即刻缓解8例,4例术后疼痛缓解,3例在随访期仍存在明显疼痛;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均未见复发。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MVD术中BTEP改善可预测手术效果。未改善可能与责任血管压迫力量较大、病程较长、既往行过射频热凝术等因素有关,相较于改善组,手术疗效相对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