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为日后肝血管瘤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30例经超声检查发现和诊断的肝血管瘤病患资料和病理诊断做比对,观察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分析超声检查对于肝血管瘤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和回声型,无回声型;一般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及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29(96.6%),具有较高的临床确诊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用于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的避免和减少肝血管瘤在临床诊断中的误诊、漏诊,从而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弹力多孔血管夹的研制及其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的应用。方法选用高纯硬度的304不锈钢片和线,经宁波线切割机和自动弹簧机分别加工成血管夹支撑架和弹簧,再组装,电解而制成含有1.0,1.3和1.6mm三个孔径的弹力血管夹。将血管夹用于缩窄7只beagle犬的双侧肾动脉;与5只假手术犬相对照,观察1年后两组犬血压、心、肾及颈动脉的差别。结果多孔弹力血管夹操作简单、方便,能将变异血管缩窄至理想的狭窄程度。在实验早期,连续有2只犬双侧肾动脉狭窄>80%后,4天内死亡,该方法被放弃。其余5只犬双侧肾动脉缩窄至70%~80%之间,均存活至术后1年。缩窄犬自第2月始血压升高并持续1年。成功建成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假手术犬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应用本研究之弹力多孔血管夹成功建立了稳定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犬模型;亦有望在猪、猴等其它大动物缩窄血管的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例正常无病变,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患者脑内动脉瘤,2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一侧椎动脉狭窄,9例一侧椎动脉纤细,3例一侧颈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型,1例后交通动脉增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位去观察病变的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新生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疾病影响均可造成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中很常见.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而这将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肝功能障碍并使住院时间延长.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本院新生儿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正确选择喂养方式,加强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0-3月龄新生儿进行视觉相关检查,了解新生儿视觉系统发育规律。方法通过对600例0-3月龄正常新生儿分为3组进行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屈光检查,记录FVEP的P2潜伏期、振幅以及屈光检查的球镜、柱镜数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观察新生儿视觉传导功能以及屈光状态。结果0-3月龄所有新生儿FVEP的P2波潜伏期平均值为(158.42±20.74)ms,95%可信区间为(153.42―163.42)ms,振幅平均值为(6.30±4.09)μv,95%可信区间为(5.40―7.20)μv;0-1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58±1.39)DS,柱镜平均值为(-1.56±1.16)DC,1-2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09±1.52)DS,柱镜平均值为(-1.91±0.62)DC,2-3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11±1.27)DS,柱镜平均值为(-2.10±1.71)DC,三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月龄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P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为153.42―163.42ms;3月前各组婴幼儿的球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光随诊时间定为大于3个月。
简介:摘要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是围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及时处理高危因素,防止产程延长,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应做好抢救准备,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远期后遗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9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可疑者转至我院听力诊断中心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筛查率91.4%;初筛通过4242例,未通过851例,初筛通过率83.29%;复筛率93.88%,复筛通过758例占94.86%,未通过41例,35例接受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6例失访。最终12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我市广大群众中已深入人心。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产保健工作与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管理减少与新生儿听力障碍有关的高危因素可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