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中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58例,其中29例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为对照组,另外29例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HSS评分(81.57±5.05)分高于对照组的(75.64±5.18)分,住院时间(7.39±1.88)d短于对照组的(9.24±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评判的作用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证实;术前均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组患者术前MRI检查,共发现325个软骨面,其中MRI表现异常202个(62.2%),包括I级71个,图像显示轮廓完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的高或者低信号;II级37个,图像显示软骨一定程度变薄、缺损,但低于全层50%,或软骨表层不光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高低信号混杂影,关节腔内能见积液信号;III级44个,图像显示软骨显著变薄,软骨缺损超全层50%,且大多数关节腔内积液;IV级50个,图像显示局部软骨全层缺损,缺损位软骨下骨质暴露且伴临近组织结构异常,与术中观察所见基本一致。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采用MRI检查,可确定损伤位、大小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胃癌组织中表达,两个基因是否有协同性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才法检IGF-1、IGF-1R在40例非癌症胃黏膜和4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情况。结果IGF-1、IGF-1R均在胃癌组织内表达,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57.6±15.5、45.7±3.8与非癌症胃黏膜(18.4±14.3、11.7±7.8)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位癌组织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患者转移淋巴结中IGF-1、IGF-1R蛋白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IGF-1R的胃癌组织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和患者预后的评价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锚钉组合固定方法治疗Ⅲ°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3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损伤(股骨足印区)的病例资料,治疗均采用锚钉组合固定手术方法,术后按统一标准化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均进行关节镜复查,与健侧进行统计学差异的比较。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关节活动度与健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翻应力负荷下内侧张开间隙测定患侧与健侧差异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复查70°镜特定方位观察外翻应力下内侧半月板边缘均不可见。结论运用锚钉组合固定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损伤(股骨足印区)简单可靠,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间叶错构瘤病理、免疫组化、影像学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6年3月,医院共诊治儿童肝间叶错构瘤6例,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肿瘤标志物以及影像学检查作为术前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5例腹手术肿瘤切除术,1例进行腹腔镜下肝次切除术,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所有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例出现贫血,体格检查质硬的不同大小的肿块,影像学检查X线、B超声、CT均发现病灶,占位效应明显,挤压周围正常脏器,腹部CT监测,1例见散在的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网状强化,B超声与CT血管造影显示,相应部位肝血管受压,术中见表面光滑,肿瘤明显占位,未见肿瘤侵袭,分界较清楚,表面深红色、剖面灰黄色,包膜完整,1例中央表现为多囊性,1例局部出血,病理见纤维组织增生,2例穿插在肝组织,4例见增生的血管、淋巴管、不同发育程度胆小管,2例来源于间质细胞性,4例免疫组化分析AFP、HCG阴性,2例上皮CK19(+),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儿童肝间叶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灶,定位病灶并不困难,病灶往往较大,需要与其他先天性肝良性肿瘤相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胃间质瘤临床比较少见,通过对胃间质瘤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等进一步认识,提高对胃间质瘤诊断水平。仪器和方法采用菲利普HD11XE彩色超声仪和C5-2MH凸阵探头,检查前嘱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让患者仰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超声探头在患者腹部行纵切、横切及多角度、多切面扫查,探查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转移等等,必要时让患者饮水,观察肿瘤与胃的关系。结果通过对胃间质瘤的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确定胃间质瘤的诊断。结论超声虽然不能对胃间质瘤做出定性诊断,但是,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肿物的位置,血流状况,并通过声像图特征可以间接推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畸胎瘤CT征象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从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纵隔畸胎瘤的85例病人中选择CT资料完整者63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基本CT均表现为孤立性前纵隔包块。其中囊性包块26例,均为成熟型,包括单房囊型13例,多房囊型7例,子-母囊型6例。囊实性包块29例,实性包块8例,均为不成熟型畸胎瘤。特殊CT征象包括脂-液平面8例,脂密度子囊5例,水密度子囊3例。结论前纵隔的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内水样密度、脂质密度、软组织密度及不同形状的钙化并存或相互混杂或(和)包块内含有骨块、牙齿,显示脂-液平面、脂密度子囊、水密度子囊对本病有特异性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