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主办,激光亚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将于2011年9月16~18日在广东东莞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激光美容专家就激光美容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标签: 激光美容 医师 临床研究 美容整形 美容医学 激光光子
  • 简介:背景:英夫利昔单抗,种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对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但尚无公开发表的资料提及其在治疗难治性银屑病及与其他抗银屑病联合治疗的情况。目的:报道作者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难治性患者的经验。方法:所有在2002年至2005年7月间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银屑病患者均纳入该项前瞻性、开放标记研究。用疾病严重性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临床图片]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治疗初、第2周、第6周、间隔2个月时的有关疾病的表型、临床过程和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整个研究中共23例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因患脓疱型银屑病退出研究。患者均为重度银屑病(基线PASI26.5±6.7,x±s,n=22),并且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16例患者在治疗初期接受种或种以上联合治疗。在第10周,95%患者获得基线PASI50%或更大的改善(PASI50),且77%患者获得75%或更大的改善(PASI75)。有效性持续了较长段时间,10例治疗时间超过11个月的患者中有8例维持至少PASI50。仅1例患者由于缺乏疗效而退出,2例患者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包括肺外结核(脾脓肿)和蜂窝织炎,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2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肝炎(1例)和恶性肿瘤(2例)而终止治疗。结论:来自该开放标记研究的数据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快速、有效治疗严重、难治性银屑病,尽管约25%患者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尚需进行长期随访、持续的药物监督和进步对照研究,以期完整评价英夫利昔单抗在上述难治人群中的风险。

  • 标签: 中重度银屑病 单抗治疗 难治性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额部纤维化脱发(FFA)是种获得性瘢痕性脱发,目前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LPP)的种临床变异。本研究旨在调查F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与LPP的异同点。方法:从8例FFA患者和8例LPP患者的头皮损害处取活检标本行显微镜检。2例FFA和4例LPP皮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尽管FFA和LPP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两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FFA和LPP的普通镜检都显示毛囊峡部及漏斗部炎性淋巴细胞浸润,外毛根鞘存在凋亡细胞,毛囊周围同心圆状纤维变性使毛囊结构毁坏,从而继发瘢痕性脱发。相对LPP而言,FFA显示较少的滤泡性炎症和较多的凋亡细胞。部分LPP患者表皮滤泡间炎性浸润,FFA患者则无此特征。2例FFA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4例LPP患者中2例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结论:FFA较LPP的凋亡细胞增多而炎症轻微,并伴有少量表皮滤泡。尽管作者未找到FFA与LPP间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但FA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当有特征性。

  • 标签: 扁平苔藓 临床变异 纤维化 病理学研究 脱发 毛发
  • 简介:作者进行了项皮下注射曲前列尼尔治疗硬皮病患者手指溃疡的先导性试验。在完成治疗的5例患者中,溃疡大小明显减小,且连续治疗后无新发溃疡。尽管治疗有效,但注射部位反应的发生率高,可能限制该治疗的开展。

  • 标签: 硬皮病患者 指溃疡 系统性硬化病 先导性 试验 防治
  • 简介:背景:在缺血状态下,细胞外基质(ECM)的代谢与内稳态对氧张力很敏感。作者假设在慢性局部缺血性肢体中,未受创伤的皮肤由于继发缺氧异常,容易导致皮肤损害。方法:对14例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膝以下截肢术的患者,在进行缺血定量检测后,收集未受创伤的远端缺血性和近端非缺血性配对皮肤活检标本。并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静脉曲张(VV)手术的患者中收集年龄和部位匹配的对照者。明胶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测定MMP-1,反向酶谱法测定MMP组织抑制因子(TIMP)。

  • 标签: 细胞外基质(ECM) 缺血性肢体 皮肤溃疡 代谢异常 慢性 ELISA测定
  • 简介:报道45岁印度中部女性患者面颈部多发性隆起。前臂、躯干有红斑,但皮损以面颈部为主。查体,面部多发性、肉样的红斑伴轻度瘙痒,无渗出,面部也有散在的红斑性丘疹和结节。颈部检查显示多发性红斑,多数呈线状排列,中心有溃疡和结痂。上肢显示多发性红斑,大多已形成溃疡。患者两年前出现无溃疡性斑块,已在村庄周围不同诊所治疗过,在巴罗达被当作麻风反应病例。患者是位乡村农民,健康状况似乎良好,无其他不适,无发热、感觉麻木,未触及神经粗大。肝脾淋巴结未触及,黏膜正常,主述复发性浅表溃疡但可自发缓解。无咳嗽、关节痛,体重无明显变化,生命体征正常。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10g%,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h,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胸片示上纵隔轻度增宽伴右侧气管旁叶状阴影,显示为右气管旁淋巴结。B超(USG)显示轻度脾大伴有扩大的主动脉旁和主动脉前结节。胸腹部CT扫描显示气管旁、纵隔、主动脉前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病,轻度脾大和马蹄肾。没有明显的免疫抑制迹象,即没有白血病、淋巴瘤、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或任何胶原血管病。患者CD4计数正常,为581/μl(正常范围,290~2600/μl)。糖尿病可能是引起免疫抑制的原因,患者仪在治疗后期发现糖尿病,目前口服降糖药已控制。肾脏外形正常,无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和体征。两处斑块皮肤活榆,显示真皮肉芽肿浸润伴大量吞噬寄生虫的臣噬细胞。巨噬细胞内包含小的圆形、卵圆形类酵母菌,周同有明亮的晕,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较少,组织象主要为吞噬寄生虫的巨噬细胞,表皮变化不明显。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此外在新德里高级皮肤科行过碘酸.希夫(PAS)和嗜银染色阳性,证实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病例报道 谷丙转氨酶(ALT)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弥漫性 免疫力
  • 简介:目的:旨在调查般成年人群自我评估的面部皮肤敏感发生率及其不同模式,以及与性别和日光敏感度的关系。方法:用标化11项调查表调查人们在过去年间的过敏反应经历。这些问题探讨了皮肤敏感的不同模式:模式Ⅰ(与血管反应相关的颜面潮红),模式Ⅱ(对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皮肤反应),模式Ⅲ(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皮肤反应),针对女性的模式Ⅳ(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皮肤发疹)。附加项目同时针对女性和男性,包括日光敏感度。问卷调查在与“SupplémentenVitaminesetMinérauxAntioxydants”(SU.VI.MAX)队列有关的个大样本中年人群中进行。结果:61%女性(n=5074)和32%男性(n=3448)自我报告有敏感性面部皮肤,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降低。在同年龄组中,女性发生模式Ⅰ、Ⅱ、Ⅲ的几率(分别为78%,72%和58%)高于男性(分别为56%,48%和28%)。绝经前女性发生模式Ⅳ的几率为49%,而修须后男性为41%。日光敏感被认为是皮肤敏感度的主要因素。因素分析显示皮肤白晰的个体常发生与模式I相关的反应;皮肤发红和烧灼感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关(模式II)。结论:皮肤敏感是常见问题,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与男性和女性性别相关。

  • 标签: 面部皮肤 光敏感度 自我报告 成年人群 队列 MAX
  • 简介:背景: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脂肪组织肥大源于脂肪过多,般无症状,其发生率常被低估。作者报道了1例发病部位和主要症状都很罕见的纵隔脂肪过多症。病例报道:1例46岁的肥胖症女性,体重达90kg,因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深部狼疮病和皮肌炎)自2002年开始接受治疗。曾口服糖皮质激素,1mg/(kg·d),开始治疗2个月后患者出现胸痛、仰卧位加重的静止性呼吸困难、锁骨下区胸部水肿以及颈部肿胀。胸部X线检查显示纵隔所有水平增宽。胸部CT扫描显示脂肪过多遍及整个纵隔,无其他异常情况或心包积液。迅速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至10mg/d,并给予系统性抗疟药物,逐渐使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纵隔脂肪过多症稍有缓解2个月后接受胸部扫描。讨论: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应众所周知,尤其是Cushing综合征。脂肪过多症近来多见报道,不同轴区都受到影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15%发生于纵隔部位。这种症状较眶部和硬膜外少见。虽然像本例患者样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表现为焦虑症状而给诊断带来困难。诊断检查可选择CT扫描或MRI。中止或减少使用激素后的复原情况不能肯定,通常是逐渐的。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脂肪过多症 系统性 纵隔 罕见 CUSHING综合征
  • 简介:背景:局限性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对局部治疗抵抗,可能难以实行治疗。既往已有应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该病皮损的报道,但PDL与种有效外用治疗的比较性研究未见报道。目的:为了比较PDL与有效外用疗法对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Dovobet)作为有效对照。方法:在这项开放性、自身对照、左右比较研究中,8例银屑病患者使用PDL(585nm)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斑块严重程度评分(总评分)并拍照。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疼痛程度。结果:患者对两项治疗均能很好耐受,仅1例患者PDL治疗后由于疼痛退出了研究。在PDL治疗12周后,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下降62%vs19%;P〈0.05)。治疗12周时,PDL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两组红斑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12周时,PDL组硬结和鳞屑评分显著下降,但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组统计学上无明显降低。尽管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评分随PDL治疗次数增多而降低。结论:当其他外用治疗无效时,可酌情考虑应用PDL治疗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

  • 标签: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斑块状银屑病 顽固性 严重程度评分 有效性 视觉模拟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