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浆脑钠肽、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起搏部位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采用右室间隔部起搏.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搏参数、血浆脑钠肽(BNP)、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ORS波宽度(QRSD)为(123.96±14.32)ms,低于对照组的(131.58±14.7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比较耒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功能影响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能更好地保障心脏的收缩功能,临床应加以重视.
简介:作者通过70名12岁儿童的X线头颅侧位像、手腕部X线像及身高测量,横向研究了青春期身体各部分──下颌骨长、颈椎骨长、手指骨长及耳高生长的同步性。分以Grave法分析了生长阶段。研究了籽骨和颈椎齿状突骨板出现骨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春生长快速期四部生长密切相关,具有同步性。故不仅可用身高也可用颈椎或手指骨长的增长变化来预测下颌骨的生长。(2)12岁儿童中40名女童均处于生长高峰期。而30名男童仅20名处于高峰期,且其中11名为刚进入高峰期。另外8名处于加速期,2名未达加速期。(3)第二颈椎齿状突骨板骨化象和籽骨骨化象一样,可作为判断下颌骨青春性生长高峰期的一项指标,这对于正畸临床选择矫治时间,确定设计及推断予后是有意义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新技术在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使用。方法抽取来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同时分析同期的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A以及研究组B,研究组A为慢性心衰合并窄QRS波患者;研究组B为慢性心衰合并宽QRS波患者,而且将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都需要接受相关的超声新技术检查,观察三组的非同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B的心率、研究组A的心率以及两组的LVEDD、LVEDV等指标显著区别对照组;研究组B、研究组A两组在全部指标上对比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B、研究组ASTI、TDI、RT-3D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STI显著低于研究组B以及研究组A。结论将超声新技术应用在慢性心衰检测过程中,可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中国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多位点起搏(MPP)的性能,并获得在中国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人群中MPP程控和使用的经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组、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观察性研究。在植入带有MPP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中,收集植入信息、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等信息。患者对CRT有反应定义为患者在随访时相比基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下降≥15%。结果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共有11家医学中心的10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实际植入患者99例。患者年龄(61.7±11.3)岁,男73例(74%,73/99),植入成功率为100%,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出院前MPP功能开启比例为81%,至12个月随访时MPP功能开启比例为76%。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CRT反应率为67.8%,12个月时CRT反应率为73.5%。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43%±13%对27%±9%)、6 min步行距离[(541.6±472.4)m对(320.4±113.5)m]、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22.5±23.5)分对(45.3±23.6)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为3.0%,全因住院率为11.1%。结论在中国CHF患者的多中心中长期随访研究中,带有多位点起搏功能的CRT能安全且有效提升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反应指标。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常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通常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多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中仅占2.5%。由于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有着间歇性、无规律发作的独特特点,临床常常因证据不易捕获而导致漏诊,最终发生心脏停跳、猝死等严重后果。本文报告一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的病例,强调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病人需提高对此类传导阻滞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警惕双束支阻滞剂及阵发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简介: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对生理状态下兔心肌心室间复极异质性的影响。从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的角度探讨临床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在不同刺激频率[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cycle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ms]下,不同浓度普罗帕酮(对照组,1μmol/L普罗帕酮组,6μmol/L普罗帕酮组,10μmol/L普罗帕酮组)对正常心肌左右心室内膜APD的影响。结果普罗帕酮由低浓度(1μmol/L)至超治疗浓度(10μmol/L)呈非浓度依赖性地减少室间离散;左右心室内膜APD和室间离散在不同浓度的普罗帕酮干预下仍呈慢频率依赖性特点(P<0.05),且这种特点对普罗帕酮呈非浓度依赖性。结论生理状态的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复极离散。普罗帕酮可减少这种复极异质性,这可能是其对无缺血心肌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电药理学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心室能量损耗(EL),观察心腔内血液流场状态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0例作为SLE组,同期选取6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VFM分析获取左心室腔内各个时相[等容收缩期(T1),快速射血期(T2),快速充盈期(T3),缓慢充盈期(T4),心房收缩期(T5)]、各个节段(整体、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EL情况。并对EL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EL从基底段至中间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SLE组T2-EL、T3-EL、T4-EL、T5-EL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E组T3-EL与间隔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呈正相关(r=0.784,P<0.001);T5-EL与间隔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呈正相关(r=0.812,P<0.001),与A峰呈正相关(r=0.715,P<0.001);T1-EL与间隔E/e′、A峰呈正相关(r=0.461、0.672,均P<0.001)。结论VFM技术能够评价SLE患者左心室EL,观察和定量分析心腔内复杂的血液流场信息,可为早期准确评估心脏功能提供可靠的流体力学证据。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腹膜透析的钙化防御伴左心室转移性钙化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显像的病例,显像结果示左心室转移性钙化及双下肢钙化防御骨外软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笔者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钙化防御伴转移性钙化发病机制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价值,同时运用本指标探讨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7例,正常对照组30例,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1)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正常对照组,右室IRT、ICT明显延长,ET明显缩短,右室Tei指数显著增高(P<0.00001);(2)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正常对照组,左室IRT明显延长,ICT无明显差异,ET明显缩短,左室Tei指数显著增高(P<0.001)。结论(1)组织多普勒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较敏感的反映慢性肺心病病人左右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2)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有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按不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分为A组(轻度组,44例)、B组(重度组,40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比较三组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结果B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A组SDNN、SDANN及rMSSD指标明显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随着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加重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