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从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出发,设计了系统的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的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的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的小型化,将其内嵌于病号服中。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了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了基础。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法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溃疡性结肠炎需接受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良组A组和改良组B组,分别应用常规法、部分改良法及改良法进行保留灌肠;部分改良法应用滴注法替换常规推注法,改良法除采用滴注法,同时在输液器末端套夹输液恒温器;观察三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结果改良组B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较常规组及改良组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7).改良组A组较常规组无统计学差异(P=0.477〉0.017).结论通过输液器末端套夹输液恒温器、应用滴注法,对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良,较常规法保留灌肠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41例,入院后均行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26.92±19.6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6.95±15.60)毫升。行手术治疗后,本组41例患者中,3例出现并发症,占7.32%,经针对性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患者入院后,行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颈椎骨折患者62例,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颈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修正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达到持续改进。结果62例颈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20~66岁,平均为42.5岁,住院天数平均缩短1~2d。结论在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2013年WHO关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Ki-67蛋白在111例宫颈良性反应性病变(良性病变组)、81例CIN1、39例CIN2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中,不同级别病变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p16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41.98%和64.10%,良性病变组与CIN1、C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3%、32.10%和69.23%,CIN2组与CIN1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良性病变、CIN1、CIN2组中,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9.88%和43.59%,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7.21%、32.10%和20.51%;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0.72%、22.22%和25.64%;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60.36%、35.80%和10.26%。三组中p16阴性着色特点不同,Ki-67的阳性着色特点不同。结论p16蛋白联合Ki-67可以很好地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但其有赖于免疫组化判读标准的严格执行;同一级别不同的染色特点可能代表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但尚需大量的临床验证。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分化条件,以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髓核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以特定的环境及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的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得的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和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的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髓核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健脾益气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吸氧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健脾益气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变化,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医健脾益气方治疗,可有效帮助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修复机体受损,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nodgrass法在基层医院治疗不同尿道下裂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6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86例行一期尿道成形术,14例分期手术,6例行II期尿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12例(11.32%)(外口狭窄8例,吻合口狭窄4例,前者行尿道扩张治愈,后者行狭窄处切开尿道造瘘术、10-11个月后修补造瘘口治愈。尿瘘6例(5.66%),其中1例小瘘,经过留置尿管自愈,余5例需再次手术治疗。切口感染4例(3.77%)(均为17岁以上患者)。尿道裂开1例(0.94%)。结论手术治疗是尿道下裂唯一的治疗方法,尿瘘、尿道狭窄、感染和裂开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围术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