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水袋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骨科卧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给以水袋预防褥疮,对照组50例给以气垫床预防褥疮,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褥疮发生率及舒适度评价得分,并对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实验组发生褥疮0人,发生率0;对照组发生率1人,发生率为0.02%,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适感测评两组病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水袋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效果与标准气垫床预防效果一致,且舒适度比气垫床高,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切实可行,效果肯定。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已成为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IPAA术后除了常见手术并发症外,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与储袋相关的炎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储袋炎、储袋克罗恩病(CD)和直肠残端封套炎等,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恢复和生活质量,其中储袋炎是UC患者IPAA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累计发病率可达50%。随着我国IPAA手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面临着储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困扰,而不同类型的储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储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汇总及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向巩膜袋法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共31例(31眼)无完整后囊的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反向巩膜隧道形成结膜巩膜袋复合体,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及眼压。结果随访期末,所有患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9、16.001,P<0.05)。所有患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裸眼视力≥0.5者29例,占93.5%。术后人工晶状体位正、无倾斜,未出现缝线暴露,未出现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或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反向巩膜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治疗无完整后囊的人工晶状体眼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肛袋在ICU大便失禁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50例本院ICU自2016年1月到2017月11月收治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大便失禁现象,均给予人工肛袋+针对性护理,分析应用效果。结果50例大便失禁患者,留置人工肛袋后,肛周皮肤微红患者有3例,给予生理盐水擦拭,无菌纱布吸干,每次均以造口粉及保护膜3遍应用2—3天后,红肿即可消退;肛周有少许大便渗漏患者4例,全部给予及时清洗及更换。10例患者伴有1-2期压力性损伤,留置肛袋后,改善效果明显。33例患者肛周无潮红、湿诊及破损现象发生,且肛周皮肤完整。结论人工肛袋应用于ICU大便失禁患者中,既可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及干燥度,又可降低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有助于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快速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