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为封阻,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染色体组DNA作为探针,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法解析了来自杂交组合CS×(CS+Betzes2H)杂种后代X99-13的遗传组成,此材料含有42条染色体,其中1条大麦染色体,2条小麦-大麦易位染色体和39条小麦染色体,鉴定为小麦-大麦代换易位系。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此代换易位系是涉及小麦染色体2B和大麦染色体2H的代换易位。为进一步选育小麦-大麦2H纯合易位系及利用其上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治疗单间隙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2~65岁.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个椎体,其中L1~21例,L2~33例,L3~48例,L4~512例,L5~S13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前至少经过一个疗程的规范药物治疗.均选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评定、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指标,以及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预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窦道形成及复发.侧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为14.89°±1.48°、4.00°±1.44°和4.01°±0.87°,VAS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8.4±1.6)、(3.1±0.3)、(1.1±0.3)及(0.7±0.2)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时间推移,术后ESR、CRP、Cobb角明显减小,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BPT术后转阴率(正常率)逐渐增高,术后3个月为48.14%,6个月为100%.临床疗效评价:术后3、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59.25%(治愈16例、改善10例、无效1例)、81.48%(治愈22例、改善5例)、96.29%(治愈26例、改善1例),后一个时间点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应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前提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