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探索核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杂交后代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2个正反交组合374个杂交单株7年生实生树为试材,测定了各正反交单株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重等。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6%以上,比叶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在15%以上;叶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在4个杂交组合中均大于100%;叶宽和叶形指数较其他3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高,均在79%以上;叶面积的次数分布呈连续性变异,不同杂交组合正反交后代叶面积大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55-60cm^2,小叶型、中间型和大叶型植株在杂交后代群体中所占比率分别为13%-15%、74%-80%和10%以下;在绿岭、辽宁1号的正反交组合中,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重分别为12.52cm、6.72cm、55.27cm^2、1.88、53.18g/m^2和12.86cm、6.71cm、56.43cm^2、1.91、59.09g/m^2,反交后代的叶面积和比叶重2个性状均极显著大于正交后代;在绿岭、绿早的正反交组合中,各性状的值分别为12.63cm、6.73cm、57.25cm2、1.94、63.54g/m^2和12.58cm、6.80cm、57.59cm2、1.88、62.28g/m^2,正反交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重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正交后代的叶形指数显著大于反交后代。
简介:将系谱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分别选育出具有巨胚、甜味、有色种皮、软米、香味等单一特殊性状和聚合上述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特种稻种质12份,并对这些种质进行了营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创新的特种稻种质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稻,其中甜黑米1569和甜红米1571糙米千粒重很小(8.4g、8.2g),蛋白质(12.4%、11.7%)、赖氨酸(0.75%、0.76%)、脂肪(5.29%、4.86%)、油酸(2.15%、1.93%)和亚油酸(1.93%、1.86%)、维生素B1(8.42mg/kg、1.60mg/kg)和钙含量(36.8mg/100g、29.5mg/100g)较高;巨胚香糯1574和白巨胚米1575的胚较大,千粒胚重1.4g以上,胚重占糙米重的比率8%以上,蛋白质(9.9%、10.6%)、维生素B1(3.30mg/kg、0.98mg/kg)和钙含量(27.7mg/100g、32.5mg/100g)较高;黑糯米1568的维生素B1(6.57mg/kg)、铁和锌含量(4.0mg/100g、7.2mg/100g)较高;红米1201的蛋白质(11.1%)、锌(7.0mg/100g)和硒(85.4ug/kg)含量较高.巨胚、甜味、有色种皮、香味等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聚合是增加水稻种质营养保健功能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简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每年可生产约450万t菜籽油,占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的19.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产业主要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t。油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油菜育种行业的科研工作。据统计(webofScience检索),2017年与油菜育种相关的SCI论文共有728篇,其中完全由中国学者完成的181篇,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的62篇,合计约占全世界的33.38%,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还有待提高。2017年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油菜籽含油量及品质、油菜籽产量、基因组驯化、雄性不育、非生物胁迫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这些成果将积极地推动油菜育种产业的高产、优质及多元化发展,为我国油菜分子设计育种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简介: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的分布资源。根据近10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较好的基础工作积累,研究团队和力量得以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断得以强化,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现今飞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以及突破性的种质创新和利用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特别表现在对库存资源的精准评价和鉴定方面,难以为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借助于国家种质复份库的平台优势和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发挥高原特异资源优势,引进和借助外来优异资源进行种质创制、及对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以期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作为今后本地资源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