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墓葬是专为亡者而建的地下空间,墓葬内的各种物质和陈设都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因此以墓葬及随葬器物为对象,通过相关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文字记载来考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存在状况,是研究道教的重要途径和课题。唐墓是唐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从早期到晚期的序列较为完整,延续性较强。

  • 标签: 唐代墓葬 道教文化 遗物 宗教信仰 物质形态 地下空间
  • 简介:在佛教与道教的长期论争过程中,道教思想学说的展开深受佛学左右,两家讨论的课题(由本体论而心性论)程序上大体一致,时间先后则道教晚于佛教。本文通过对显庆、龙朔年间佛道论争的分析讨论,认为唐代初年的佛学以南北朝和隋代佛学为基础,在学术理论体系、概念范畴辨析、思维方式展开等领域,都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表明佛教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播后,已经进入思想上的成熟时期;尤其在中观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佛教本体论(本质论)的形上学哲学思辨远高于儒、道两家。佛道之争中道教方面的屡战屡败,说明佛教在学说思想和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成就。这意味着,不仅道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儒家也同样需要反思自己;一味以排斥外部思想、不同观念为能事的思维习惯,无助于自身的理论发展。

  • 标签: 佛道论争 概念辨析 法琳 李仲卿
  • 简介:唐代诸帝对待佛教的总体态度,基本上是整顿和利用。在有唐一代的二十个皇帝中,除了发动“会昌灭佛”的武宗外,其余诸帝均对佛教采取了既管理、整顿又扶持、利用的政策。从高祖的沙汰佛教二教,到太宗的“先道后佛”,从武则天的“举佛抑道”到玄宗的崇信密教,直到后来的武宗灭佛,唐王朝对待佛教的态度,虽然在不同的形势下,根据其政治、经济、军事等的需要,而有或抑或扬的变化,但从整体上说,出于巩固其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将佛教作为正统儒学之外的重要辅助手段加以利用,是有唐一代对待佛教的总体策略。

  • 标签: 唐代 佛教 宗教信仰 武则天 唐太宗 唐玄宗
  • 简介:唐中宗李显(656—710),高宗第七子。高宗崩,他即泣,旋即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圣历二年(669年)召还。神龙元年(705年)复帝位,景龙四年(710年)被韦后、女儿毒死。他在位期间,信用韦后,宫闹靡烂,刑政错乱,官员冗滥,政绩平庸。但他之于佛道二数则是表面上平等相待,实质上护持佛教。这是因为,他从小就随玄奘法师出家,法名“佛光王”,又“受三归五戒”,披着“袈裟”服装,俨然是一位小沙弥。及长又受父皇、母后崇佛敬僧的影响,所以刚一即位便于诸州置寺观各一所,赐名“中兴”,后改为“龙兴”。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又下诏曰: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以往,遂为正式,令齐班

  • 标签: 佛教史 玄奘法师 文殊 佛光王 佛道 三归
  • 简介:唐代真子飞霜镜的纹饰看似一幅优美的林间抚琴图,实际上却蕴含着两重深意:第一重是重孝思想;第二重是真修孝道可得飞升的思想。此镜用散点构图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展现出“孝道”修炼成仙的全过程,是唐代“孝道”大兴的有力物质实证。它将“孝道”这一本属于思想信仰层面的东西附于日用的铜镜上,足见其思想宣传的力度。而它在江西德安、上海、江苏扬州、浙江金华、湖南衡阳、安徽阜阳、青阳、河南商城及陕西等多地的出土,又足见其影响的广度。刘艺,文学博士,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标签: 唐代 真子飞霜镜 道教 孝道
  • 简介:最近因为上课之故,我带着学生用六节课的时间重温了一遍周一良先生的名著TantrisminChina(中国的怛特罗教),自已也在课余用了四整天的时间对之作了粗略的校读.此文乃是周先生的博士论文,1945年发表在哈佛燕京学社的刊物《哈佛亚洲学刊》第8卷第3/4号上(合刊,页241-332).它在研究中国汉地密教发展史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依然可以说是此一领域之中难以避开的重要拓荒之作.这一点只需要用谷歌学术搜索来核实一下其引用数就一目了然.而且我们不能不说,在某些领域之中,即使在此文发表数十年之后还有学界中的文章在炒周先生的冷饭,这不仅是在唐代密宗重要人物的考订上,也包括中晚唐制度史中诸多重要问题的阐述.

  • 标签: 中的翻译 唐代密宗 密宗中的
  • 简介: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把基督教中的“耶稣”翻译为“移鼠”,这是目前所见对于“耶稣”的最早汉译。“移鼠”从语音上来看,来自于叙利亚语的“yig6”,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是选择汉语中的“鼠”来对译“耶稣”,一直是学者诟病和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难问题。前人尝试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但是均难以让人信服。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移鼠”是一个音译兼意译的合璧词,意义来自于佛教术语“二鼠”(日月/昼夜),“移鼠”直译就是“移动日月/昼夜”,暗指“耶稣”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这一点正好契合后来《景教碑》中对于“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的描述:“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 标签: 景教 《序听迷诗所经》 移鼠 二鼠 耶稣
  • 简介:西北大学最近征集墓志,其中征得一块墓志铭,铭盖上刻有篆书12字:“赠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铭”,该铭方形,边长约40厘米。

  • 标签: 墓志铭 留学僧 唐代 日本 国号 西北大学
  • 简介:唐代时五台山高僧对佛教音乐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曲谱、歌辞和固定仪式,还有了一支规模宏大的佛教音乐队伍.其特点是:法事仪式集体化,法式仪规程式化,词曲结合规范化,佛教歌曲专业化和艺术化了.

  • 标签: 唐代 五台山 高僧 佛教音乐 特点
  • 简介:文人士夫与佛教之交游,乃佛教传入中国后历朝历代的普遍现象。在中国重文的社会氛围里,士夫信佛,甚至成为斯“道”可信的一个标记。南宋志磐曾指出:

  • 标签: 交游 天台宗 范例 唐代 梁肃 佛教传入
  • 简介: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顸的一座艺术山峰。

  • 标签: 五台山佛光寺 唐代彩塑 人文内涵 遗产价值
  • 简介:史书对唐代北宗禅高僧普寂晚年居住地和籍贯,有不同记载。本文据李邕《大照禅师塔铭》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元和姓纂》等史料考证:1.普寂晚年居住洛阳,并卒于此;2.长乐信都是普寂俗家郡望,蒲州河东是其旧居地。在对普寂晚年驻锡之所的考证中,本文发现,唐代洛阳有兴唐寺。

  • 标签: 普寂 洛阳 兴唐寺
  • 简介: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或隐或显地绽露出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本文从分析道教徒的诗歌着手,初步探讨了道教徒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追踪和探求了这类诗歌的逍遥快乐的审美心态和独特的道教文化意蕴。

  • 标签: 逍遥 唐代 道教山水悟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