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爆发了一次政变。在总统府警卫营营长翁东中校的领导下,处决了六名政府中的军队高级将领,并企图建立一个"革命委员会"来控制国家政权。原陆军战略预备队司令苏哈托为首的右派军人很快镇压了"九·三○运动",逐步剥夺了苏加诺总统的权力,建立起军人政权,印尼共产党人随之遭到大规模的血腥屠杀。九·三○运动的动机是什么?它的策动者属于哪个政治派别?又得到了谁的支持?评论家们对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既然是考察一个历史事件,就应当把它与前后发生的其他事件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地进行说明。只有作为历
简介:关于西季威克为功利主义所做辩护之结构,西方学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这些观点的分歧在于对哲学直觉和常识道德在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辩护中的地位看法不同。通过回归到西季威克的经典文本,在其整个伦理学体系中分别考察这两项与功利主义相关的重要内容,我们发现,现有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功利主义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进行明确的区分。在西季威克的辩护结构中,合理仁爱的哲学直觉原则为功利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直觉基础;常识道德与功利主义的关系则证明了功利主义作为行为的终极指导原则具有优越性,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完整辩护。尽管西季威克的辩护仍然遗留下了实践理性二元论的难题,但其对古典功利主义的革新与系统化阐述的贡献无疑是重大的。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上程恩富和丁军的《苏联剧变主要原因的系统分析》一文,对苏联剧变原因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九评”槽臼,较之归因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变质背叛论”,更客观一些,是一个进步。但应打破苏联剧变现实因素与历史因素关系问题上的折衷主义,更加勇敢地面对历史,更准确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苏联的种种弊端大都是传统体制的结果。体制模式是苏联剧变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契合点。程恩富、丁军文章也认为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三大主要原因是“基于高度集权和僵化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和模式”之上的,但这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矛盾;文章在论题概括和资料运用等方面也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