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感知,为改善及提升阿尔茨海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提供资料基础。方法以解释构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现象学为理论指导,通过便利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方式选取27名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联合合众法分析、总结访谈资料。结果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感知包括8个主题:冲击感与落差感,矛盾痛苦中的挣扎,过山车的心情起伏,五无感,渴求更多的支持,丰富充实了生活,自我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与觉知,自我成长与自我认识,其下含有不等副主题。结论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消极体验与积极体验并存,干预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照顾者的积极体验与感知并发挥其正向力量,改善照顾者的心身现状,最终提升照顾者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6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无症状感染者21例(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642例(有症状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分型、死亡情况、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663例患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无症状组的年龄为35.0(31.5,58.0)岁,低于有症状组的58.5(45.0,6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 234.500,P=0.002)。两组间年龄<30岁患者比例[19.0%(4/21)比6.1%(3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1)。21例无症状组患者中,女15例(71.4%);642例有症状组患者中,女327例(50.9%);两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0,P=0.064)。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在无症状组中分别占47.6%(10/21)、47.6%(10/21)和4.8%(1/21),在有症状组中分别占38.0%(244/642)、47.5%(305/642)和14.5%(93/6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397)。截至2月9日,无症状组死亡1例(4.8%),为轻型-普通型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有症状组死亡24例(3.7%),2例为轻型-普通型,22例为危重型;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60)。594例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591例(99.5%)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炎,3例(0.5%)患者未见肺炎表现。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年龄低于有症状的COVID-19患者,且年龄<30岁患者较多。有无临床症状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分型和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性病相关门诊就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4月1日至5月16日,通过对性病相关门诊就诊者的问卷调查人口社会学和临床诊疗信息,以及采集首段尿样本进行核酸扩增检测,判断CT感染状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CT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10个性病相关门诊共1 359名就诊者CT感染患病率为7.8%;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18~24岁年龄(OR=2.10,95%CI:1.06~4.48),单身(OR=1.93,95%CI:1.29~2.87),有临床症状(OR=1.56,95%CI:1.03~2.39)和淋病(OR=17.65,95%CI:5.53~60.59)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医疗保险(OR=0.49,95%CI:0.33~0.74)是CT感染的保护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淋病(aOR=14.41,95%CI:4.32~51.57)和有医疗保险(aOR=0.53,95%CI:0.33~0.85)分别是CT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淋病是CT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人群开展主动筛查和干预将有利于CT感染的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焦虑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四个社区符合老年痴呆诊断的患者,其照料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调查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592例)一般情况、焦虑和心理弹性情况。结果本研究实际有效研究对象共592人,检出焦虑185人(31.3%)。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照料关系的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坚韧性(F=72.58)、力量性(F=82.19)、乐观性(F=12.57)及心理弹性总分(F=162.88)在不同焦虑程度的患者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Spearman相关对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焦虑和一般情况及心理弹性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其焦虑与性别(r=-0.09,P<0.05)、文化程度(r=-0.112,P<0.01)、照料关系(r=-0.122,P<0.01)、心理弹性及各维度(r=-0.457、-0.495、-0.208、-0.60,均P<0.01)呈负相关;与年龄(r=0.127,P<0.0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是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焦虑的保护因素(β=-0.323,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同时,可采取相应心理治疗提高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弹性。
简介:摘要近年来老年人群感染HIV的情况日益严峻,多个地区老年人群HIV的新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较低,死亡率较高。老年人群主要存在对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安全性行为意识较差等问题。感染后的老年患者存在的问题包括:服药依从性较差,晚发现率高,免疫重建功能较差和心理负担较为严重,同时耐药的发生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各地区流行亚型也存在一定差异。老年HIV病例存在机体衰老等特殊性,加上病毒本身毒性和药物毒性的累积,导致该人群患者多器官功能受损,死亡率上升。目前国内尚未有针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需要对该人群的治疗方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改善治疗预后,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风险人群,该人群接种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倍受关注。目前有关SOT受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接种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也有少数接种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个案报道。这些研究结果显示,SOT受者接种COVID-19疫苗是安全的,但免疫应答率较低,接种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SOT受者可以在器官移植后1~3个月开始接种COVID-19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要注意预防COVID-19,避免发生疫苗突破性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介绍欧美等国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经验,为建设我国IIT(Investigator-initiated Clinical Trial)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经费来源、技术支持、人员培养、管理机制和政策保障共5个方面对欧美等国家的IIT管理进行梳理,对比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分析当前我国IIT存在的问题,探讨对我国的启示。结果当前我国IIT存在研究经费缺乏保障、研究设计待改进、数据信息化系统建设待完善、研究人员系统培训需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待规范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结论应拓展经费资助渠道、完善评审委员会建设、完善国家层面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研究人员培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推进政策法规建设,为提高我国IIT的研究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我国IIT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肝移植受者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00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6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7例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97例,女103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2~75岁。400例肝移植受者中,200例年龄≥60岁为高龄肝移植受者(ER)设为ER组,200例年龄<60岁为非高龄肝移植受者(NER)设为NER组。受者均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或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观察指标:(1)两组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情况。(2)肝移植受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3)ER组的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生存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两组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情况:400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 d至7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3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组1、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2.70%、60.66%,1、3年移植物生存率(GS)分别为72.70%、59.64%;NER组1、3年OS分别为78.84%、75.48%,1、3年GS分别为78.84%、74.22%;两组受者总体生存情况和移植物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712,5.681,P<0.05)。(2)肝移植受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评分、供肝冷缺血时间(CIT)、合并高血压病、供受者血型、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中血浆输入量、术中晶体液输入量、术后7 d内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7 d内最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是影响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26,1.022,1.084、1.070、1.701、2.728、1.000、1.056、1.089、1.000、1.000、1.000、1.003,95%可信区间为1.006~1.045,1.005~1.040,1.060~1.170,1.011~1.132,1.133~2.554,1.701~4.374,1.000~1.001,1.031~1.082,1.039~1.142,1.000~1.003,1.001~1.004,1.000~1.002,1.001~1.00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供受者血型、术后7 d内最高AST、TBil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22,2.761,1.000,1.007,95%可信区间为1.001~1.044,1.612~4.727,1.000~1.001,1.002~1.012,P<0.05)。(3)ER组的分层分析:①ER组200例受者中,0 h≤CIT≤8 h、8 h<CIT≤12 h、CIT>12 h受者分别为96、73、31例,其1年OS分别为77.46%、73.33%、54.07%,3年OS分别为62.67%、65.05%、41.30%,3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708,P<0.05)。②ER组200例受者中,供受者ABO血型相容、供受者ABO血型不相容受者分别为182、18例,1年OS分别为77.32%、27.78%,3年OS分别为64.63%、22.22%,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3.165,P<0.05)。结论ER的总体生存情况差于NER,年龄、供受者血型、术后7 d内最高AST、TBil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缩短供肝CIT(<12 h)及避免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可以延长ER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新发HIV感染者的时空流行特点,为HIV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2004—2017年我国新发HIV感染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04—2017年HIV发病趋势,季节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SARIMA)模型预测HIV发病率,并使用Arcgis10.2软件观察HIV空间分布。结果Joinpoint最终选择模型为1分段点模型(P=0.87),分段点为2006年。2004—2017年,14年的年平均百分比变化率为14.82(95%CI:11.74~18.02)。最佳SARIMA模型为(0,1,1)(0,1,1)12,可写成(1-B)(1-B12)Xt=εt(1-0.704 74B)(1-0.275 82B12)。剔除季节效应和不规则噪声对HIV的影响后,HIV发病曲线变得更加平滑。我国HIV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以及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地)。HIV传播热点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该区域主要为高-高聚集。结论目前中国HIV发病率较高且仍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HIV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和西南地区,形成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地区高-高空间聚集性的特点。在今后的防控中,应重点关注这些重点地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中供、受者选择、获取和匹配的优化,能够让老年供肝的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81岁老年供者供肝移植手术进行报道,供者为81岁女性,为脑死亡供者,受者为21岁男性,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手术。结合文献讨论与年龄相关的边缘供肝应用于临床肝移植时的初步经验。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1131 U/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46 U/L,术后均进行性下降,2周后均降至正常,术后第1天总胆红素(TBIL)56.4 μmol/L,第3天下降至22.1 μmol/L,但术后第5天开始升高,最高66.0 μmol/L,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AST、ALT、TBIL等指标均正常,甲胎蛋白进行性下降。结论对高龄供者进行仔细的评估,选择一些低风险的受者,老年供肝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提高医疗机构内肿瘤领域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质量的相关措施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结合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实施与管理实践,分析医疗机构内肿瘤领域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现状及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结果肿瘤领域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开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因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其质量相对企业申办的临床研究较差,面临着缺少临床研究专业人才、部分机构伦理审查不规范、临床研究经费不足、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4个方面挑战。结论各医疗机构应立足于肿瘤相关临床研究实际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强化科研监管、深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内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出院健康教育相关的指南,分析各指南的特点,为国内开展器官移植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为指南质量评价研究。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站、移植专业协会网站以及中英文数据库中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出院健康教育相关的指南,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 Ⅱ)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8篇指南。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A级2篇,B级6篇;质量评价6个领域的标准化得分方面,范围和目的均值为87.62%(70.37%~100.00%),参与人员均值为75.46%(44.44%~97.22%),严谨性均值为66.54%(43.75%~93.06%),清晰性均值为90.16%(77.78%~96.30%),应用性均值为48.18%(20.83%~68.75%),编辑的独立性为74.13%(8.30%~97.22%)。指南推荐意见涉及团队组成与支持服务、药物管理、感染预防、并发症管理、饮食与营养、日常生活与重返社会、避孕与生殖、心理指导、随访复查9个方面。结论不同实体器官移植类型的指南发展程度不一,指南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内容有待细化。未来可借鉴国外质量较高的指南进行本土化实践,尽快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体器官移植出院健康教育相关指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幼听觉补偿不足的语前聋成人患者能否从人工耳蜗中获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者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龄(24.5±5.7)岁]以及作为对照组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13例[男性5例,女性8例,手术时年龄(42.2±11.4)岁]。客观测试包括佩戴人工耳蜗后的助听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测试,主观测试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评估受试者聆听相关生活质量。比较语前聋组患者手术前后听觉能力的改变以及与语后聋组术后听觉效果的差别,并以诊断为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年龄、佩戴助听器无效的年龄、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等作为因素指标,分析其与患者术后言语识别能力的相关性。采用SAS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客观指标方面,语前聋组的言语识别率显著低于语后聋组[(35.4±28.0)% vs(80.9±8.0)%,t=7.67,P<0.001],而助听听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4.0)dB HL vs(33.1±3.7)dB HL,t=1.30,P>0.05]。主观问卷调查显示,语前聋组在高级声音感知、自信心和总均分维度不及语后聋组(P值均<0.05),而其余方面与语后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语前聋组各维度得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01)。语前聋组聆听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言语识别率的提高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51,P=0.008),经回归分析术前佩戴助听器无效的年龄是术后言语识别率的确切影响因素(P<0.001)。结论特定的成人语前聋植入者能够适应人工耳蜗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收益,相较于客观听力测试结果的改善,植入者主观上感受到更加显著的听觉相关生活质量的提高。术前助听器佩戴无效的年龄是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退出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MMT门诊入组接受MMT者,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吸毒史、MMT等信息,对其MMT的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 716例MMT者,男女性别比为3.34∶1(20 557∶6 159);保持治疗时间为0.01~15.72年,中位时间为2.21(95%CI:2.16~2.26)年。截至随访终点,退出治疗比例为86.75%(23 175/26 716)。MMT者入组0~、2~、4~、9~和14~年累积保持治疗概率分别为67.61%、40.24%、30.03%、15.49%和6.5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退出治疗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少数民族(HR=1.66,95%CI:1.52~1.82)、有职业(HR=1.05,95%CI:1.01~1.08)、无强制隔离戒毒史者(HR=1.04,95%CI:1.01~1.09)、入组治疗年份为2016-2021年者(HR=1.46,95%CI:1.35~1.58);退出治疗风险较低的因素包括入组时年龄≥60岁者(HR=0.56,95%CI:0.42~0.7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HR=0.83,95%CI:0.75~0.91)、其他城市门诊(HR=0.90,95%CI:0.87~0.93)、吸毒年限≥20年(HR=0.72,95%CI:0.66~0.80)、日服药剂量≥90 mg(HR=0.73,95%CI:0.69~0.78)和入组治疗年份为2011-2015年者(HR=0.93,95%CI:0.89~0.97)。结论湖北省MMT者退出治疗比例较高。退出治疗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MMT者的日服药剂量是在安全情况下可加以干预的因素,应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维持在较高服药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癌症患儿化疗期照顾者的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肿瘤内科收治的133名化疗期癌症患儿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中文版认知融合问卷(CFQ)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3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3.2%。结果124名癌症患儿化疗期照顾者GAD-7得分为10.50(6.00,15.75)分,焦虑发生率为84.68%(105/124),中文版CFQ得分为42.00(32.00,50.00)分。癌症患儿化疗期照顾者GAD-7得分与中文版CFQ得分呈正相关(r=0.639,P<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融合是癌症患儿化疗期照顾者焦虑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癌症患儿化疗期照顾者的焦虑和认知融合水平较高,且两者呈正相关。临床中需针对癌症患儿化疗期照顾者的认知融合情况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其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患儿的照顾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照顾者的照护体验与需求,以期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提高照护质量,改善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门诊复查患者的12名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为疾病及照护技能欠缺、承受压力过重、心理困扰、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希望获得医疗及社会支持。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居家照顾者照护体验一般,对疾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有较高的需求,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的同时,也要关心照护者的身心状态,为其提供个体化有效的信息及医疗支持,提高照护者的居家照护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