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视觉定性评估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用于18F-氟比他班(FBB) 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断为可能的轻/中度AD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74.1±8.5)岁]和认知功能正常志愿者(NC)17名[男9名,女8名,年龄(64.5±6.3)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动态18F-FBB PET/CT脑显像。采用视觉定性评估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分析PET脑显像结果。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2种方法所得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差异;2种方法与临床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AD的SUVR最佳界值。结果视觉定性评估诊断A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4/17、16/17和88.2% (30/34)。NC组和AD组全脑SUVR分别为1.09±0.85和1.75±0.25,复合皮质SUVR分别为1.16±0.57和1.89±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10.263和-10.789,均P<0.001)。半定量分析法诊断AD的SUVR最佳界值为1.47,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5/17、16/17和91.2% (31/34)。视觉定性评估法和半定量分析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都较好(Kappa值:0.765和0.824,均P<0.001)。结论视觉定性评估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用于18F-FBB Aβ显像诊断AD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视觉定性评估法简洁清晰易掌握,在临床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学检测阳性肺结核大、中学生治疗延误、有无空洞、病灶范围、细菌载荷量等因素对其校内接触者结核病传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年广州市越秀区大学、中学79例病原学检测阳性结核病患者(下称“线索病例”;男45例,女24例,年龄12~25岁)的临床诊疗情况,并对其4 934例校内接触者(男1 867例、女3 067例,年龄12~65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线索病例来自33所大学和中学,其中在8所学校12例线索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3例结核病患者(下称“接触者病例”),其中有7例线索病例和2例接触者病例分别发生7~81 d与16~76 d的就诊延误。接触者未发病和接触者发病线索病例的就诊延误、诊断延误、有无空洞、病灶范围和病原学检测(包括涂片与培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线索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与非密切接触者的TST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68.36%(1 934/2 829)、21.81%(617/2 829)和47.84%(1 007/2 105)、3.42%(72/2 105)(P<0.001)。结论加强密切接触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结核病例,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应该加强这一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科临床培训对各专科ICU护士核心能力、ICU知识和技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3月北京朝阳医院在各专科ICU工作的32名护士进行ICU通科临床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后1个月应用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调查表评估ICU护士的核心能力(掌握和应用ICU设置和管理能力、掌握和应用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掌握和应用专科技术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应用自制理论知识试卷和操作考核标准进行ICU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名ICU护士经过通科临床培训后,核心能力评价中在16个条目中得分为良好的护士占比高于培训前(χ2值为4.571~6.583),核心能力4个维度评分中,掌握和应用ICU设置与管理的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t=-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得分(t=-9.500)及操作考核得分(t=-2.590)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科临床培训可以提高各专科ICU护士掌握和应用ICU设置与管理能力及ICU护士全科重症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全科ICU护理团队做准备提供一定依据。
简介:摘要文章针对电石法PVC生产工艺中的生产乙炔工序中产生的电石渣和废水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提出了治理电石粉尘、处理电石渣废水、综合利用电石渣以及回收利用清净废液的环境保护策略,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2-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方法以氧化亚铜(Cu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2-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Cu2-xSe-PEG NPs。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u2-xSe NPs的形貌、粒径及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考察Cu2-xSe-PEG NPs的光热及放疗增敏性能。结果所得Cu2-xSe NPs具有中空结构,粒径为(136.9±7.0)nm,单分散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吸收。Cu2-xSe-PEG NPs的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升温至55 ℃。Cu2-xSe-PEG NPs在X射线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具有浓度和辐射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能控制合成Cu2-xSe NPs的尺寸,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和放疗增敏性能,为运用Cu2-xSe-PEG NPs进行肿瘤的热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医院科室科研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方法在已构建的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赋值的基础上计算科室的相关数据,以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为投入指标,以论文、获奖、专利、出版专著、行业规范指南和成果转化为产出指标,以科室为评价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软件评价科室科研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等。结果25个科室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04 8,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837 1,平均规模效率值0.428 3,其中7个科室总体有效,17个科室技术有效,7个科室规模有效。结论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科室科研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医院在构建合理人才梯队,给予充分科研时间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并完善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分级管理办法。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产前管理和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改进,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临床上对早产儿营养的关注也更为密切,使早期肠外营养和亲母母乳喂养成为诊疗的标准。但营养领域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为保证远期认知和代谢的良好结局,宏量营养素的最佳摄入量;为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的最佳益生菌方案等。营养学涉及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免疫营养素、微生物组学和营养输送等方面。同时,父母和专业人士的行为、心理以及固有理念也会影响营养供给的实践。虽然许多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几个关键营养概念有所认知,但缺乏简明、系统的评估方法。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NICU营养评估的简单方法,概括为“ABCDE”,即体格测量(A)、血生化指标(B)、临床表现和体征(C)、营养摄入(D)和环境和评估(E)。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双肾不显影患者的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6月共15例22~55岁IVP检查30 min后双肾仍不显影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采取延时法,分别延时60 min、120 min及最大420 min,观察双肾显影情况。结果15例双肾不显影患者经过处理后都得到显影,其中4例解除腹带后很快双肾显影,3例在检查台上俯卧1~3 min后双肾显影,2例延时60 min后显影,3例延时120 min后双肾显影,3例延时6~7 h后显影。结论对于IVP检查部分双肾不显影的患者,可以采取延时法,甚至可嘱患者下午再来超长延时复查,基本都能获得显影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后三瓣法修复先天性耳垂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应用耳后三瓣法修复先天性耳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方法是在耳后区域设计A、B、C 3个皮瓣,A瓣面积比缺损面积大10%~20%,向前下缺损的方向转移,用于修复耳垂缺损;B瓣设计成一个旋转皮瓣,向A瓣方向旋转,用于修复A瓣移植后的继发缺损;C瓣设计成一个滑行推进皮瓣,用于减轻耳后区创面的张力。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有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以及伤口愈合后瘢痕情况。采用问卷对患方进行满意度调查,1~4分分别表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7~18岁,平均11岁;均为单侧耳垂缺损;术后出现感染1例,经局部消毒、口服抗生素治疗3 d后好转,局部小血肿1例,经换药后痊愈,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无皮瓣坏死,修复后耳垂的色泽、形态、饱满度较好,耳后区域瘢痕较隐蔽。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8例,满意2例。结论采用耳后三瓣法修复先天性耳垂缺损,再造耳垂形态自然,瘢痕隐蔽,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互画像法在麻醉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见习的北京大学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名学生采用交互画像法进行培训,对照组14名学生采用传统方法培训,见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随堂技能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19.43±2.84)分和(18.71±1.81)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094);试验组学生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8/18,椎管内麻醉成功率为18/18;对照组学生分别为12/14和14/1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独立画出喉镜解剖[(9.72±0.56)分比(6.79±2.81)分]和完成椎管内穿刺操作[(8.67±1.29)分比(5.93±2.60)分]2方面的自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见习教学中使用交互画像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麻醉科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并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布里病(AFD)累及心脏的临床及心脏MR(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阜外医院经基因检测或病理确诊的AFD患者8例(AFD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0(50±11)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6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16名(正常组)作为对照,HCM组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7~68(46±15)岁,正常组中男6名、女10名,年龄26~59(51±11)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图像。采用CVI42软件分析CMR图像,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AFD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与HCM组相比,除合并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FD组的CMR显示5例为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增厚,3例为非对称性增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示5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以多发、肌壁间强化为主,部分呈局部、心内膜下强化。HCM组的CMR显示14例患者以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为主、伴或不伴左心室壁其他部位的增厚,2例表现为左心室中远部的增厚;LGE示14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表现为肥厚心肌内局灶性或斑片状强化,以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局灶性强化多见,部分表现为左心室中远段心内膜下强化。AFD组、HCM组和正常组3组间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初始T1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在AFD组和H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D组的LVMI较正常组和HCM组均增加(P<0.05)。T1 mapping示AFD组的初始T1值[(1 177.4±46.0)ms]显著低于正常组[(1 244.5±34.3)ms]和HCM组[(1 278.8±41.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01)。结论AFD与HCM的临床表现相似,当临床怀疑AFD时,影像学检查应首选CMR检查,特别是T1 mapping技术可以为AFD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内法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女25例、男19例,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包括分型、部位、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病变内有无血管流空,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例患者大腿及小腿肌肉同时受累,43例患者病变累及1个部位,包括小腿肌肉20例、大腿肌肉15例、前臂肌肉5例、上臂肌肉1例、臀肌1例、肩部肌肉1例。小腿腓肠肌受累最多见(13/44),其次为比目鱼肌(10/44)、股四头肌(9/44)。MRI示病变均为实性病变,其中局灶肿块型24例、弥漫浸润型15例、局部浸润型5例。病变的长轴均与肌肉长轴一致。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显著高信号,所有病变均可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其中18例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上,病变的骨骼肌被纤维组织、脂肪成分、不规则的畸形静脉血管等多种成分浸润,导致MRI信号的不均匀。7例接受人类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者中6例为突变型。结论肌内FAVA在临床、MRI影像以及组织病理学上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MRI信号特征可反映其复杂的病理成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分裂痣用新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类型分布特点及整复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39例(39只眼)眼睑分裂痣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应用新分类法即传统分类联合美学单元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整复手术。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眼睑分裂痣的分布特点以及整复手术效果。结果39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女性26例(67%),男性13例(33%),年龄(31.1±17.8)岁。眼睑分裂痣类型分布:内侧局限性、中等范围及大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5例(13%)、6例(15%)、2例(5%);中央局限性、中等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6例(15%)、3例(8%);外侧局限性、中等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4例(10%)、6例(15%);全眼睑中等范围、大范围眼睑分裂痣分别有2例(5%)、5例(13%)。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皮内痣20例(51%),复合痣18例(46%),交界痣1例(3%)。不同整复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患者对眼部外观均满意。手术效果为优36例(92%),良3例(8%)。2例(5%)色素痣在睑缘部位有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传统分类联合美学单元分类法对眼睑分裂痣的分类以内侧型和中等范围眼睑分裂痣较为常见,根据新分类法采用相应整复手术的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