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高度,论述了《文心雕龙》骈句的基本形式及其在比较、比喻、用典、对偶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简介:巴金先生的胞弟、出版家李采臣2007年9月17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逝世,享年94岁。
简介:<正>世纪同龄人江采,《北平笺谱》中收入水印套色木刻笺纸的唯一的女画家,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在上海逝世。至此,《北平笺谱》有作品入选的著名画家全部与世长辞。
简介:二月十三日,重庆市作协举办重庆实力派作家许大立作品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常务副部长刘庆渝、市作协党组书罗中福、市作协主席黄济人、《重庆日报》总编牟丰京,《重庆晚报》总编石刚、市作协副主席余德庄、冉庄等三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许大立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下过乡,当过教师、记者,现任《重庆经济报》总编。二十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原罪》、报
简介: 纵深的历史尘埃和广袤的天地苍穹无法掩埋和阻断人类最初的美好情感,而和两首诗亦有诸多互现之处.本文将两首诗以独立的抒情文本解读同时又将其共同的意象及表达加以对比评析.……
简介:鲁迅小说《采薇》描写夷齐故事时,大量使用了围绕王国维自沉的系列“今典”。伯夷叔齐、华山大王小穷奇、首阳村第一高人小丙君等,分别对应着王国维、张作霖、梁启超等人。小说中的养老堂有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影子,“恭行天罚”则指向直接导致王国维自沉的北伐之时代背景。鲁迅将“今事”与“古事”交织的写法,并不仅仅是“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试图揭示两者之间内在的关系,尤其透过梁启超褒贬王国维这一“今典”,呈现出儒家个人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困境。
简介:
简介:采诗者之逝就在刚才,我第一次知道了古往今来最令人心动的职业之一——采诗者。在《诗经》的那个年代,"有专门采诗的行人,摇着木铎顺着乡间小道去采诗",行走于田园村落间,去感受不同人的乐与哀,甚是美哉。
简介:1978-1980年间,我因撰写《巴金评传》,曾走访了许多老作家以及巴老的亲友。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地接待我,回答了我的有关提问。其中有几位是在通信中用书面形式回答我的。回想他们那种无私的、认真的、慷慨的支持和帮助,至今使我感激铭记。现在,我已把手中保存的柯灵、艾芜、田涛、魏绍昌、吴朗西、李采臣等六位老先生的手书原件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也还鉴于这些书信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有关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及扶植青年作家的动人情况,对巴金研究者和爱好巴金作品的读者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借《新文学史料》宝贵篇幅,刊布于此。
简介:历史名河,物华天宝。西洱河是百里洱海的出口,穿越大理市下关现代化的繁华市区,蜿蜒流进澜沧江再经东南亚注入大洋。在下关形成“城中河”,可与我国的“秦淮河”及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等城中河相媲美: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又有神奇的苍山洱海相连映衬。原生态自然环境独一无二,比国内外的城中河更秀美.成为现代化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
简介:《榕园楹帖》《榕园楹帖》,李彦章撰,数弟子编,弟子李馨序、周建勋、姚人鹤跋,道光八年(一八二八)思恩刻印本。序、跋说明了李氏道光五年(一八二五)至九年(一八二九)任广西思恩知府、任庆远知府,为改变蛮荒之地面貌,创建各书院、劝农垦田种稻、修建务农建筑的功绩,及李氏的吟咏、取居所为榕园之意等。
简介:木斋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成熟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时间确定在建安十六年以后,这有一定道理,但他认为《十九首》等"古诗"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的作品,并把它们的产生放在曹、甄相恋这样狭窄的背景上,把许多他认为的《古诗十九首》中曹植作品的创作时间确定在延康元年至黄初二年七月这段时间内,这就为他的论证造成了困难。以《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为例,考察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可以发现他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巴金先生的胞弟、出版家李采臣在银川逝世
江采,《北平笺谱》中最后一位画家逝世
为文学渝军喝采——记作家许大立作品研讨会
深闺犹梦寒——《涉江采芙蓉》与《西洲曲》的对照解读
夷齐之死与王国维自沉——鲁迅《采薇》“今典”猜想
由《涉江采芙蓉》看《古诗十九首》中的“离人之思,故土之恋”
短文二则:《采诗者之逝》/《无法设计——读史铁生的〈好运设计〉有感》
柯灵、艾芜、田涛、魏绍昌、吴朗西、李采臣等谈巴金的书信
扬名天下西洱河 和谐盛世放异采——大理市西洱河两岸改造开发巡礼
古联书过眼录(九) 《榕园楹贴》《楹帖采腴》《小游仙馆联存》《巧对录》《韵海鸳鸯仄声》
宝埋数千年 悠悠归谁家——以《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为例,看木斋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