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小柴胡汤,对照组予消炎痛胶囊,7天为一疗程,用药期间及停药7天后定时记录体温,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变化、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观察治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发热完全控制15人,有效14人,完全控制率44.1%,总有效率85.3%,对照组发热完全控制7人,有效13人,完全控制率为22.6%,总有效率为64.5%,治疗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9,双侧近似P值0.027,P<0.05)。两组第一次降温至正常时间及降温后至下一次发热维持时间,治疗组分别为88.24±3.76、43.35±2.48,对照组分别为54.19±2.11、27.65±2.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毒副作用,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小柴胡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发热,退热作用持久而稳定,起效虽慢,但不易复发,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RP在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的220例呼吸系统检查记录,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发热组和健康组,其中发热组120例,健康组100例。结果发热组的CPR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x2=152.1344,P<0.05)。同时,发热组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白细胞数目、血沉以及体温的阳性率(P<0.05)。总结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的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的,同时呼吸系统发热患者的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患者自身的血白细胞数目、血沉以及体温的阳性率(P<0.05)。因此,CRP是检查呼吸系统是否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物理降温方法对晚期癌症病人发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对临床37例晚期癌症病人50次发热分别应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进行比较(其中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各25次)。结果晚期癌症病人应用物理降温见效快,作用持续久,不反弹。结论晚期癌症病人应用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效果好。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在我院肿瘤科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癌性发热患者30例,根据患者病情配制小柴胡汤,每日煎服1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治疗14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小柴胡汤治疗后,无效的有3例,有效的有8例,显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 小柴胡汤对于治疗癌性发热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被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与青壮年相比较,婴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能力的发挥上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婴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继而出现各种身体上的不适,一般多见于发热。当患儿处于持续高热的状态,通常会引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当患儿体温>42℃时,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的发生概率便会增加,继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要对患儿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还应注重患儿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在患儿输液治疗过程中,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风险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加强儿科发热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力度,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明确管理风险控制要点,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强化儿科发热门诊输液室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患儿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 于小儿发热护理中施以预警护理干预措施,明确其对小儿发热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23.02-2024.02中综合临床各项检查结果满足诊断标准的469例患者,对各个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后采取随机抽取法安排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234、23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预警护理干预,对不同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事件例数占比更少(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指标数据值均更低(P<0.05)。结论 于小儿发热护理中施以 预警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风险,让临床症状及早消退,减少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