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高校中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探究大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有运动损伤经历的大学生876名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对大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损伤处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876名大学生之中,主要是以皮肤擦伤、脱臼、关节扭伤、韧带拉伤、关节扭伤、骨折为主,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学生不够重视、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心理状态不佳、场地器材设备比较差、身体素质差、组织教法不合理、身体疲惫或伤病、保护措施不当。结论在该校大学生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是以皮肤擦伤、脱臼、关节扭伤、韧带拉伤、关节扭伤、骨折为主,需要按照实际状况给予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理,以此减少大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初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变化规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儿童少年体质服务。方法对2009年和2012年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13~15岁初中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平均值进行分析,2009年12972人,2012年12156人。结果与2009年比较,身高、体重、肺活量均增长,身体发育充实度得到改善,速度、力量、耐力的4项指标平均成绩显著提高,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不大或有所下降,各项指标城乡差异显著存在。结论形态发育指标呈上升趋势,身体素质呈增长趋势,城乡差异存在。应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开展体育锻炼,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儿童少年体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工业学院非医学专业学生625名,对常见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较高,总知晓率为65.61%。但对技能的掌握和主动运用能力严重不足,总知晓率为14.06%,与急救知识的总知晓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仅有7.68%(48人)的调查对象表示能使用曾学过的急救知识。急救知识的主要获得来源是媒体,家人朋友居第二位。大学生有着广泛的急救学习需求。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较好,但急救技术普及情况差,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处置急症的主动运用能力,急救普及需要重视技能的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门诊一般外伤的缝合、诊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30例门诊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清创缝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治疗后7d、14d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的27例,占比例的90%;伤口Ⅱ期愈合的3例,占比例的10%;伤口Ⅲ期愈合的为0例。患者治疗后1周痊愈的11例,治疗有效的12例,治疗无效的7例,总有效率为36.7%;患者治疗后2周痊愈的24例,治疗有效的3例,治疗无效的3例,总有效率为80%,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彻底的清创缝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静脉输血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1,但在寒冷季节输液,由于液体温度较低,常致使病人的肢体发凉,发麻、涨痛、甚至全身发冷而打寒颤,常给病人带来不良反应,造成微循环血流速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2。尤其是术后病人、婴儿、老年病人、发烧病人,低温大容量输液常造成体温下降;而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能障碍、伤口愈合缓慢、住院时间延长、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寒冷气候,术中术后体腔冲洗液则应加温至37℃左右,以防冷水刺激,引起膀胱,胃肠道痉挛。在输注前对血液、静脉输液及冲洗液进行加热,可以有效的防止病人体温的下降,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消除多种并发症,可显著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体现人性关怀3。而以往血液、静脉输液等的加温多采用输液加温器或电子加温器进行,但输液加温器体积较大,不利于搬动,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电子加温器只是对输液管进行加热,加热面积较小,温度不恒定,容易产生气泡,发生气体栓塞4。市场也出现了一次性液体加热袋,但该类产品加热效率低,不能长期使用,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在抢救病人和快速冲洗体腔时常采用气体加压的方法,对急需输入药液、血液和冲洗液的病人起到加快输注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输液的加压装置,这无形中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又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研制了一种可实现输液袋加热加压装置,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