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目的:总结SPNP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13例SPN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T)、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CD56、CD10、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的表达。结果:52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13例(2.5%)诊断为SPNP,男女比例为1∶5.5,平均年龄31.5岁,瘤体平均直径8.0cm。术前影像学诊断SPNP者6例(46.2%)。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结构。影像学显示4例浸润血管和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肝转移。免疫组化示α1-AT、α1-ACT、波形蛋白均呈阳性,11例NSE阳性,无胰岛素和胃泌素阳性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SPNP的疗效较好。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腹泻4年,四肢无力2周,加重2d”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日6~7次,为白色水样便或黄色稀便,伴腹胀,排气后腹胀可缓解,余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予以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配合长期饮食治疗(饮食单一、清淡),腹泻仍未见好转。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予重视,未接受治疗。入院前2d,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无法持握,无心悸,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