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刻画不准。因此,采用分层约束的建模思路,首先用微测井资料建立低速层模型,然后用小折射、VSP资料联合建立降速层模型,获得全局寻优非线性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分层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基于VSP及实测井深约束,采用协克里金方法优化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2种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X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简介:复杂断块油藏较常规油藏建模的工作量及难度要大,由于缺乏对建模难点对策的系统剖析与引导,导致地质模型精度较多难以达到开发需求,严重影响了对油藏开发调整的决策。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建模难点,从油藏建模的边界确定、速度模型转换、断层模型、层面模型、相和属性模型算法及约束方法等方面对建模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对模拟方法选择、变差函数设置、砂体连通关系有效控制及干层或特低渗层的处理等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根据不同开发阶段提出了合理的网格精度划分要求,系统提出并总结了各成果模型的验证方法,全面较好地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从而有效提高模型精度,为从事油藏地质建模的技术人员提供较好的指导。
简介:为准确表征煤层复杂的地质力学效应,根据多重孔隙介质力学特征和多过程运移特点,来构建煤层气藏三孔双渗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基于所研发的全隐式有限体积数值模拟器,进一步研究地质力学效应对孔渗参数和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效应与基质收缩作用均可影响裂缝渗透率,且作用方向相反:有效应力效应的作用强度在开发初期大于基质收缩作用,但在后期发生逆转,导致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值甚至可达初始值的数倍;随着煤岩杨氏模量增大,有效应力效应减弱,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随着Langmuir体应变量增大,基质收缩作用增强,同样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煤层复杂流固耦合作用,这对煤层气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石油化工企业危险物质的泄漏扩散往往导致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利用气体扩散模型计算泄漏物料的可能范围,对指导人员逃生,保护重要设备,规范厂区布局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常用于气体扩散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工程适用范围。借助于目前广泛应用的ALOHA、DNV—PHAST、FLUENT软件,针对DEGADIS、UDM及CFD模型的具体应用,分别从气云密度、扩散环境、风速方面进行模拟结果的对比,指出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具有更高的模拟精确度,但由于经典模型计算简便,结果直观,耗时较少的特点,往往具有更好的工程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气体扩散模型需要开展的若干方向。
简介:时深转换作为联系地震与地质的桥梁,是地球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时深转换的要求逐渐提高.渤海Q油田目的层为明下段曲流河沉积,具有典型的低幅度构造特征,且地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特征.这两方面特征增加了该油田时深转换研究的难度.针对常规速度建模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种子点约束空间插值的平均速度场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及地质分层,来确定低速异常带的分布;然后根据速度异常量的大小,在低速异常带范围内设置种子点并结合井点处的速度,进行空间约束插值,进而建立速度场并用于时深转换.从实际钻井情况来看,该方法预测精度较常规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简介:在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要开发井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中,要想获取裂缝在井点不同空间位置的产状较困难,裂缝精细描述存在不准确性,这些均影响了对气藏渗流通道的刻画,制约了边水气藏的科学、均衡开发。以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照片、FMI成像测井、叠前地震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和不连续性检测以及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大斜度井、水平井裂缝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定量表征了裂缝产状、开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再结合所获取裂缝参数建立多尺度非结构化网格离散裂缝模型,明确了气藏高、低渗区域分布,优势水侵通道和水侵方式。结果表明:在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离散裂缝模型中,大尺度和中小尺度裂缝均较发育,高渗区呈连片状广泛分布;发育于气藏外围4个方向的9条边水水侵的高渗通道,表现为沿裂缝水窜型和沿溶蚀孔洞均匀推进型2种水侵方式。该方法及研究结果对同类特大型超压有水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裂缝精细描述、水侵优势通道刻画和水侵模式建立等理论和技术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