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全身性疾病,2016年脓毒症被重新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球公共健康的优先事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微量元素铁代谢失调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ixon等在2012年首次提出了铁死亡的概念,这是一种依赖铁的、非凋亡的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是脂质活性氧(ROS)的累积。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不同于凋亡、自噬、坏死、裂解等多种形式的细胞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成为相关疾病诊疗和改善预后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现将铁死亡在脓毒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并为脓毒症所致相关器官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筛查儿童铁缺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 443名6月龄~18岁健康体检儿童(男862名、女581名)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SF<20 μg/L为铁缺乏判断依据,同时伴有贫血(6月龄~5岁血红蛋白<110 g/L,6~18岁血红蛋白<120 g/L)为缺铁性贫血(IDA)组:SF<20 μg/L同时排除贫血为无贫血铁缺乏组,SF≥20 μg/L合并贫血者为铁状态不明贫血组,SF≥20 μg/L无贫血者为健康对照组。定量资料以±s或M(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常规指标及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LHD)对IDA及铁缺乏的预测价值。结果1 443名儿童年龄2.1(3.3)岁,健康对照组1 061例,无贫血铁缺乏组292例,铁状态不明贫血组43例,IDA组47例。铁缺乏发生率高于贫血发生率[23.5%(339/1 443)比6.2%(90/1 443),χ2=169.76, P<0.01]。无贫血铁缺乏组LH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88(0.093)比0.073(0.068),0.131±0.013比0.126±0.008,P均<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0±4)比(83±4)fl,(326±9)比(329±8)g/L,P均<0.01];IDA组LHD[0.322(0.544)]、RDW(0.151±0.018)均高于无贫血铁缺乏组,MCV[(73±6)fl]、MCHC[(309±14)g/L]均低于无贫血铁缺乏组(P均<0.01)。MCHC、LHD、RDW、MCV预测铁缺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5%CI:0.60~0.67)、0.63(95%CI:0.60~0.67)、0.67(95%CI:0.63~0.70)和0.73(95%CI:0.69~0.76)。以MCV<80.2 fl、RDW>0.131或MCHC<322 g/L为界值,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0、0.469和0.336,均高于血红蛋白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0.139,χ2=121.70、87.47、35.56,P均<0.01)。结论血常规中MCV、RDW、MCHC均可作为铁缺乏的筛查指标,简便易于基层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补铁治疗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的临床观察。方法:择取样本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8月-2024年8月,所择取的样本40例均为应用前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心脏超声、NT-proBNP、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确诊为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原则作分组处理,对照组(20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和研究组(20例,常规抗心衰基层上加硫酸亚铁治疗)的治疗疗效、心功能和再入院次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更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而言,给予补铁治疗方案,能够稳定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降低再入院次数,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