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间歇导尿在神经源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尿路感染和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源膀胱患者,共抽选60例进行研究,通过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开展间歇导尿,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提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在神经源膀胱康复护理中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对排尿功能重建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排尿功能重建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清洁间歇导尿的强化护理对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宫颈癌根治术后行清洁间歇导尿患者86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强化护理。对比两组膀胱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尿残余量较对照组少,残留尿量少于50ml时长较对照组短,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较对照组81.40%高(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清洁间歇导尿应用强化护理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  宫颈癌根治术 间歇导尿 术后清洁 强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歇清洁导尿护理在神经源膀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9例神经源膀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间歇清洁导尿组与留置导尿组,即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84例),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有效率达到94.11%,对照组55例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有效率65.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清洁导尿组发生6例尿路感染事件,尿路总感染率为7.1%;留置导尿组发生22例尿路感染,以及相关并发症,尿路总感染率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间歇清洁导尿技术结合膀胱训练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留置导尿,能够有效排除神经源膀胱排尿障碍,很大程度上减少尿路感染率及并发症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导尿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尿路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截瘫病人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的临床康复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022年6月份我院住院治疗的48名脊髓损伤截瘫伴排尿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24名,其中对照组24名,采用留置导尿管,进行传统的留置导尿;另一组24名,采用间歇导尿,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膀胱容量、尿液残留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17%,对照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为20.8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截瘫 间歇导尿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儿童间歇外斜视患者术前与术后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前瞻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9—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儿童间歇外斜视患者2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测量患者双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反应、PRA/NRA、调节灵敏度和单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灵敏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反应为(0.28±0.24)D,比术前[(0.08±0.24)D]显著提高了0.2 D[95%置信区间(CI):0.033~0.363 D,P=0.015]。术后3个月的NRA为(2.46±0.39)D,比术前[(2.17±0.36)D]显著提高了0.29 D(95%CI:0.012~0.571 D,P=0.039);PRA术前为(-2.08±0.95)D,术后3个月为(-3.13±1.65)D,比术前显著改善了-1.05 D(95%CI:0.125~1.979 D,P=0.023)。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8.58±2.21)cpm和(9.33±2.39)cpm,比术前[(6.00±2.00)cpm]分别显著提高了2.58 cpm[95%CI:1.485~3.681 cpm,P<0.001]和3.33 cpm[95%CI:1.937~4.729 cpm,P<0.001]。患者术后1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2.58 cpm(95%CI:1.644~3.523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4.88 cpm(95%CI:3.665~6.085 cpm,P<0.001)。术后1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1.96 cpm(95%CI:1.019~2.898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5.13 cpm(95%CI:3.915~6.335 cpm,P<0.001)。术后1个月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非主导眼显著提高了1.33 cpm(95%CI:0.130~2.537 cpm,P=0.031)。结论:间歇外斜视儿童经过手术治疗后,双眼聚散-调节系统联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调节功能得以改善。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调节功能
  • 简介:摘要间歇外斜视是临床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年龄较小、检查欠配合、外斜视控制良好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随访观察或其他非手术治疗。然而,由于对间歇外斜视的自然病程、手术时机以及不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适用对象、有效和可能风险缺乏深入理解,针对儿童间歇外斜视的处理,尤其非手术治疗还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基于国外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对间歇外斜视的非手术处理作一客观评价,以期同道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

  • 标签: 外斜视 治疗 随访观察 间歇性外斜视 非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清远地区间歇新能源发展迅速,风力、光伏发电作为间歇新能源发电的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随机与波动。文章针对清远地区间歇新能源对夏季电网综合负荷和调峰的影响进行分析统计。

  • 标签: 清远地区 间歇性新能源 负荷相关性
  • 简介:摘要从电网规划的角度来讲,优选规划方案具体涉及到生成方案以及选择方案的两个关键部分。近些年以来,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城乡各地都在致力于构建更大规模的供电网络,与之相应的电网规划也变得更多。光伏、风电等清洁的发电方式也得以快速发展,很多电网都存在间歇与较高渗透的电源,此类电源具有随机的出力特征。因此可以得知,间歇电源的高渗透率电网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具体在实行电网规划时,应当经过全方位的对比,进而得到最适合电网本身的规划方案。

  • 标签: 含高渗透率 间歇性电源 电网规划方案 优选方法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CIH)新西兰兔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CIH早期(0~8周)新西兰兔右心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置于8%~21%氧浓度的CIH舱内,每天持续6h,6d/周,共8周。于CIH第0、1、2、4、6、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新西兰兔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同时随机处死1只,观察右心室心肌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制模后0、1、2、4、6、8周右心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右心结构参数与CIH0周比较,右心室前后径、长径、基底部横径、中部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前后径及右心房上下径8周时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于4周减小(F=3.46,P〈0.05),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于4、6、8周增大(F=3.11、3.41、3.86,P均〈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于8周增大(F=3.45,P〈0.05),心率校正的等容收缩时间(ICTc)于2、4周时缩短(F=3.13、3.33,P均〈0.05),8周时恢复至基础状态,肺动脉血流频谱射血时间(ET)于1、2周缩短(F=3.01、3.15,P均〈0.05),加速时间(AT)于1、2、4周缩短(F=3.13、3.15、3.32,P均〈0.05)。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心率(HR)于1周、2周、4周加快(F=3.06、3.12、3.30,P均〈0.05),心率矫正的等容舒张时间(IRTc)于1、2、4周缩短(F=3.15、3.31、3.17,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于1、2周时减小(F=3.13、3.44,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三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于4、6、8周时增大(F=4.01、3.82、3.37,P均〈0.05),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

  • 标签: 缺氧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 简介:[摘要]根据维修器材的需求特征,将维修器材分为连续维修器材和间歇维修器材。使用ARIMA-Croston模型对间歇维修器材进行需求预测,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

  • 标签: []维修器材 需求预测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因心悸、胸闷半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50/95mmHg,心界向左扩大,呈抬举搏动,心率750:/分,律齐。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波顺序出现,P—P间距相等,奇数的R波其P—R间期0.18s,偶数的R波宽大畸形,其前有“8”波,P—R间期0.06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生预激综合征呈“二联律”。

  • 标签: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二联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呼吸暂停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间歇呼吸暂停组,利用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分析方法观察间歇呼吸暂停过程中HRV各参数变化。结果:间歇呼吸暂停使大鼠心功率谱各参数明显改变,总功率降低,超低频功率升高,高频功率降低,超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升高。结论:间歇呼吸暂停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 标签: 呼吸暂停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间歇照射组60例,对照组为持续蓝光照射组60例。两组均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91.7%,对照治疗组治愈率9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间歇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组(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间歇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的间歇双侧完全鼻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3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单侧鼻阻塞组,C组:双侧鼻阻塞组(张口呼吸组),每组各10只.用特制的阻塞器阻塞大鼠鼻腔,阻塞的时间为8:00am至4:00pm,4周后处死30只大鼠.结果A组、B组大鼠以鼻呼吸为主;C组表现为张口呼吸.A、B、C三组的呼吸频率分别为(96.8±5.91)次/min、(92.8±2.98)次/min和(48.6±4.38)次/min,C组的呼吸频率较A组与B组明显减慢(P<0.001).建模4周时,A、B、C三组的体重分别为(276.60±20.17)g、(236.80±19.46)g和(127.33±24.8)g,C组的体重较A组和B组明显的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间歇的双侧完全阻塞大鼠的外鼻初步建立了一个存活率高、重复性较好与人类张口呼吸较相似的大鼠的间歇张口呼吸模型.

  • 标签: 鼻阻塞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腔唾液腺外,消化道黏膜、胰腺、肝脏和胆道也存在大量外分泌腺,亦可出现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相应临床表现。干燥综合征胃肠道受累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1,2。卟啉病是一种因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缺陷引起的以腹痛、皮肤损伤、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3,分为遗传和获得两类;根据血红素主要合成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肝卟啉病,后者又分为急性间歇、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隐匿型卟啉病4。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间歇卟啉病更是罕见。下面就临床中发现的2例SS合并急性间歇卟啉病患者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间歇外斜视术后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间歇外斜视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在术后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该类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的眼位回退率,与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眼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间歇外斜视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使其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和眼位回退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该类患儿的健康茁壮成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训练 视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