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9月收治的后踝骨骨折的患者70例,全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并且在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同时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97.1%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并且在可以进行正常的行走活动。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手术的伤口小,伤口愈合的快,对于后踝骨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的作用,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小于14d,而对照组手术前的等待时间大于等于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解剖复位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入路会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尽量缩短手术治疗前等待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实际角度的影响,探讨髋臼安全区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方法建立骨盆三维模型,确定冠状面、矢状面及髋臼轴,假设髋臼假体外展45°,前倾15°,简化成坐标图,运用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出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关系的函数公式,运用函数公式计算骨盆旋转角度与实际外展角、前倾角变化趋势,在保持安全区范围内的可以接受的骨盆旋转角度。结果在假设髋臼假体外展角45°、前倾角15°不变的情况下,骨盆每前旋转5°,髋臼外展角增加0.24°~1.64°,前倾角减少3.70°~3.69°,骨盆每后旋转5°,髋臼外展角减少2.00°~3.47°,前倾角增加2.61°~3.62°。随着骨盆的前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增大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减小趋势;随着骨盆的后旋转,其实际外展角呈减小趋势,实际前倾角呈增大趋势,两者之间呈函数关系。如果骨盆旋转在+13.43°~-14.05°范围内,髋臼假体角度理论上保持在"安全区"范围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有影响,其中对前倾角的影响更显著。骨盆在旋转+13.43°~-14.05°时,髋臼假体角度理论上仍在"安全区"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再次骨折的发生率的方法措施。方法:随机抽取 2015年 11月 ~2016年 11期间在我院接受降低全髋置换患者 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号的单双数来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 n=45),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双号为对照组( n=45),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中假体周围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中 6.67%( 3/45)的概率术后出现了假体周围再次骨折的情况,对照组为 26.7%(12/45),l两组间的差异明显( X²=8.2563;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全髋置换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也非常重要,需要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降低再骨折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髋臼骨折术后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髋臼骨折患者共40例,按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及损伤程度11配对,随机分为以肌内效布贴组+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以冷疗及中波短频治疗为主),以下称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1、3及5天后测量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ROM、肌力测定,同时对肌内效贴的过敏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天、第3天,治疗组肢体肿胀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治疗第1天、第3天,治疗组主观疼痛度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第3天、治疗第5天治疗组ROM及肌力功能评定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过敏事件发生。结论肌内效贴结合常规理疗能快速改善髋臼骨折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ROM功能评定分,提高患者的肌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老年病人髋置换术围术期麻醉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髋置换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的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的精细化管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6±1.2)分,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为(5.7±0.9)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有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髋置换术的高龄老年患者采用围术期麻醉的精细化管理,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改良Stoppa入路,B组髂腹股沟入路。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较髂腹股沟入路更加明显,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的胫骨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予对照组切开固定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3.6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钢板内固定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钢板组。19例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固定架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在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术后6、12月采用改良(GW)评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月采用GW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情况发现两组差异显著(t=P<0.05),术后12月采用GW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情况发现两组差异不明显(t=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有较好的疗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在短期内的效果更为显著,长期看来两种方式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严重骨粉碎的患者来说,外固定支架治疗是很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6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2例接受普通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7.67%,其中优秀88.37%、良好9.30%、较差2.3%;对照组患者总优良率为71.43%,其中优秀52.38%、良好19.05%、较差28.57%。即两组患者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14±2.02、术后并发症为4.65%;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8.56±2.68,术后并发症为30.95%。即两组患者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而言,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手段,具有愈合时间短和高愈合率的优势,同时患者并发症相对较低,临床疗效较优,存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优良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5%;对照组患者优8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3.7%;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感染、1例邻近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术后感染、2例关节功能障碍、1例邻近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功能恢复快、愈合率高,术后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中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解剖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治疗优良率,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实验组,虽然都能够对病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对治疗四肢骨折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伤处愈合时间更短,治疗后骨骼功能恢复完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2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骨不连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可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后踝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支撑钢板和空心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本院骨科接收60的例后踝骨折患者,参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30例,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共有30例,取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以记录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更多(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aird-Jackson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在后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更为优秀,值得临床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