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当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显现出新的特点,需科学地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实践工作。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337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测查其政治认同状况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可预见的短期发展前景方面(如就业、收入)占比较优势的大学生,其政治认同程度较高,如表现出理科高于文科,本科高于专科;生活压力较小、或是已成功度过压力阶段的大学生,其政治认同程度较高,如表现出大二、大三较低,大一、大四较高;政治认同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关显著,被试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其政治认同程度就越高;政治认同大部分子维度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特点。但需注意的是,身份认同、政党认同表现出不同于政治认同其他维度的特征,具有特殊指向意义。身份认同代表了历史的总的传承,而政党认同代表了未来的总的走向,是各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最终归因点,其积极和消极因素都被放大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制度,促进学科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将学生事务工作、心理辅导、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深刻认识身份认同和政党认同的特殊性,科学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上看,衔接通常被视作生态学的概念。布鲁芬布伦纳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当中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上的过渡。”布鲁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系统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发展。该理论认为,儿童和所有与幼小衔接相关的人们都为幼小衔接带来了很多互相交叠的经验,幼小衔接中各环境间是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会对儿童产生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因此,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就不同。就这一问题笔者通过与小学教师访谈、调查中了解到来自公立和民办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差异:
简介:【摘要】 双减背景下,对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负不减质,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差异性作业,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发展。笔者从作业数量、作业难度、多样化作业、差异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差异性作业设计的尝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