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0例进行胫骨和腓骨固定,而对照组50例仅进行胫骨固定,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5-6周的石膏固定,术后2-4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腓骨长度的恢复情况以及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腓骨恢复理想的人数为48例(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例(62.0%),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人数为3例(6%),对照组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人数为12例(24%),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同时固定腓骨和胫骨有利于腓骨长度恢复,而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后腓骨长度的恢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对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应该重视腓骨的固定和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踝泵运动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入的31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护理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率为97.42%,高于对照组的84.52%(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腓骨后侧钉板内固定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36例Weber-AO分类,B2B3,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经腓骨后侧固定外踝腓骨。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36例中疗效为优24例,良7例,可5例,优良率为86.0%。结论腓骨后侧钉板治疗B2,B3踝关节骨折,可牢靠固定外踝,减少腓骨骨折向后方的应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腓骨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简介:背景: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大量针对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但哪种修复方式更有优越性,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目的:系统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1至2015年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等,同时手工检索国内主要期刊,搜集有关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行走时间、Harri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RevMan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共811例患者,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及下床负重时间明显短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0001),可减轻患者痛苦;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方面,不如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效果好(P〈0.00001);且两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在微创治疗,即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方面有一定优势,全髋关节置换后可使患者较早恢复髋关节功能,允许早期负重行走,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卧床并发症。因此临床应该根据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身体状况、损伤程度、骨折类型、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情况考虑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肿活络散熏蒸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消肿活络散进行踝部熏蒸,比较两组干预14 d后关节肿胀、疼痛评分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踝关节活动度以及Kofoed踝关节评分状况。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踝部肿胀、踝部疼痛、皮下瘀斑、足内翻或外翻畸形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屈、伸、旋前、旋后、负重翻动等踝关节活动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联合实施消肿活络散熏蒸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疼痛,减轻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加速功能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50例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减少踝关节活动、做好手术前检查、手术后伤口观察、合理饮食、做好康复功能锻炼。总结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 50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后半年随访,患者非常满意。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前、手术后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伤口愈合,恢复踝关节功能。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ain nursing, reduction of ankle activity,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postoperative wound observation, reasonable diet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ults: through the above nursing measures, 5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nd followed up half a year later, the pati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Conclusion: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before and after ankle fracture operation can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restore ankle function.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被设为对照组,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则被设为实验组,对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可有效促进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断端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骨关节外科就诊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疼痛护理对策,观察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方式患者患处疼痛总缓解率、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总缓解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患者,进行单一的常规护理不能完全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联合疼痛护理在缓解踝关节骨折疼痛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